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棉花生產用工成本逐年增加。據調查,2013年山東省德州市植棉物化成本(不包括人工)達538元/畝,包括肥料、 種子、農藥、耙地、機播、地膜、灌溉、拔棉柴等。若是植棉面積大、雇人拾棉花,拾花費平均1.6元/公斤,畝均360元以上。若按畝產
要想穩定國內棉花面積和產量,就必須提高棉花生產的機械化水平,特別是采收環節的機械化水平。與先進植棉大國相比,我國棉花生產方式落后,規模 小、勞動效率低、生產成本比較高。在美國,籽棉采摘成本約80元/畝,僅為我國人工采棉成本的1/5~1/16。美國生產50公斤皮棉用工量平均0.5個 工日,而我國高達12個左右。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是根本出路,采棉機是棉花全程機械化的關鍵環節。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0%的棉花是由機器采摘的,美國、澳大利亞、南美等農 業發達國家機械化收獲率達****;西班牙、保加利亞和希臘等中等農業發達國家的部分棉花也是由機械采摘;農業欠發達國家阿根廷和巴西等國機采棉技術也發 展較快。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在7000萬畝左右,2012年機采率僅為8.26%,且主要集中在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西北內陸棉區棉花種植連成了片,已有600萬畝左右的機采棉面積;黃河三角洲地區的棉花種植相對集中,一個種植戶植棉面積可達幾十畝甚至上百畝,這有利于推廣棉花機械采摘。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在黃淮海地區才剛剛起步,處于探索階段。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與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民群眾認識不足,多處于 觀望狀態。二是要選育適合內地氣候和機采特點,鈴期短、吐絮早而且集中的早熟品種。三是機采棉的種植模式與傳統種植不一樣,須規模化成片種植,應迅速適應 新模式。四是采棉機價格昂貴。目前國內使用的采棉機多是進口機械,每臺200萬元以上,在沒有面積作保證的情況下,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不敢購置。五是目前的 軋花廠沒有與其配套的清雜工序,要加工機采棉就要花錢購置清雜設備。
提升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國內采棉機制造企業根據國內棉花生產特點,不斷創新,改進技術工藝;需要從棉花品種、栽培、管理到 采收各個環節機械化同步發展;需要地方政府統籌布局,規模化種植,農業、農機、供銷、農技推廣等部門相互配合,提供技術支持;需要政府對購置采棉機的企業 或專業合作社、軋花廠清雜設備技術改造提供資金扶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