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世界上**批被絲襪美腿誘惑的人出現在杜邦。上個世紀40年代,杜邦公司首創尼龍絲襪。在當時,“尼龍”二字幾乎成為杜邦的代名詞。為了推銷尼龍絲襪,杜邦曾命令公司里的女員工們每天穿絲襪上班。這個決策的結果就是,很快,杜邦的男員工們成為世界上**批因絲襪“賞心悅目”。
這樣的營銷方式,讓當時售價2美元的**批杜邦尼龍絲襪脫銷,72000雙尼龍絲襪在短短**內就被搶購一空。在位于美國特拉華州的杜邦公司總部大樓里,女員工穿著尼龍絲襪上班早已成為常態。除了尼龍絲襪,你還可以聽到她們的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發出的清脆聲。這樣的辦公環境,你很難把它和一家世界化學品巨頭公司聯系在一起。
在人們的印象里,化學品公司的員工似乎永遠都是穿著白色大褂、戴著厚重的金絲邊眼鏡,周圍散布著各種復雜精密的化學儀器。然而這一約定俗成被杜邦徹底打破。
“在杜邦,有50%以上的科研人員都是女性。”杜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愛倫曾經自豪地表示。在杜邦公司200多年的歷史中,她是**位女掌門人。她已經在這里連續工作25年,一頭利落的短發,展現出這位女強人獨有的干練。
有人說柯愛倫是鐵娘子。上任后,她裁掉了杜邦8%的員工,替換掉11%的管理人員。也有人說她是媽媽,帶有女性色彩的管理方式給杜邦注入了新的活力。杜邦改變了化學品行業里陳舊的傳統基因,而其特有的企業文化也讓杜邦與同類化學品公司有了不小的差別,尤其在柯愛倫的領導下。
當然,這位鐵娘子帶給杜邦的遠遠不止男女員工性別比例上的變化,而更多的是把改變作為一種基因,融入了公司,讓杜邦一直對改變充滿熱忱和著迷。在杜邦諸多改變中,人員的變動*為顯著。
留下來?不可能
要么拿錢離開,要么跟著新東家走。
2012年8月30日,杜邦與凱雷投資集團達成協議,出售高性能涂料業務,這樁出售業務帶來*直接的結果就是1000名杜邦員工要離開。
“沒有商量的余地,也不會提前通知。杜邦不可能留下他們。”作為杜邦中國人力資源部門的一員,王泉(化名)對那次的裁員印象頗為深刻。王泉介紹,此次杜邦業務剝離大約在2015年中期完成。
曾經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即將一批批的離開,工位上已經沒有熟悉的臉龐,堆滿書籍的辦公桌上也越來越空,王泉感到有些慌亂。面對同事陸續的離開,王泉顯得很無奈。“心里能否接受這種被迫的離開,不是我們這個階層能夠決定的。”
其實,離開并不意味著失業,只是換了新的東家,甚至他們依然可以共享杜邦的系統和郵箱,在一起辦公,但一個明顯的現實是,他們已經不再是杜邦人。
在這座大樓里,他們似乎與昔日的同事被劃分成了兩類人,一只腳踩在杜邦辦公室里,另一只腳卻已經踏出了杜邦的大門。若即若離的狀態讓高性能涂料人顯得十分尷尬。
兩種選擇擺在這些人眼前,一種是失業但可以獲得不少的補償金;另一種是換一個東家,繼續干自己*擅長的活。經過了幾天幾夜的輾轉反側,大部分人都做出了一個相同的決定——跟著新東家走,只有30人選擇了離開。
這些“被離開”的人中有工作了20年的老杜邦人,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享受被破例的權利。有人想調換部門、繼續留在杜邦,當然不行。在杜邦公司的規定里寫著這樣一條:4年之內,杜邦不得重復招聘相同員工。換言之,這些離開的人,在4年內不可能再回到杜邦。
對于杜邦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蘇孝世來說,這些員工的離開并不是*讓他痛心的事。高性能涂料曾經是杜邦公司*吸金的業務之一。然而時間久了,當時的高性能涂料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再那么賺錢的買賣。
“高性能涂料業務多年來一直保持增長,但我們認真考慮后,確定此部門業務在杜邦之外能獲得更好的發展。”蘇孝世回憶道。杜邦高性能涂料業務部在汽車涂料和工業涂料領域居**地位,曾經以不錯的產品和客戶服務見長。然而蘇孝世下了狠心,在出售業務的文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此項交易與我們的愿景——成為全球*具活力的科技型公司相符,也與我們的長期戰略——提升杜邦在農業、營養品、先進材料、生物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一致,因為這些領域具有更多的高增長、高利潤機會。”
柯愛倫認為這是一項很棒的決定。“當一個部門沒有發展潛力的時候,我會考慮撤換掉它。”
雖然售出高性能涂料業務,但杜邦仍然致力于服務汽車業并保證汽車輕量化的高科技創新成果、環境友好型汽車空調制冷劑、基于生物材料的座墊紡織品及新一代生物燃料等產品都會繼續提供給客戶。
習慣了和過去說再見
這次業務剝離,在杜邦長達200多年的歷史中,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小插曲。杜邦變革的決心異常堅決,它甚至更換掉用了65年的廣告詞“生產優質產品,開創美好生活”,改變為“創造科學奇跡”。老杜邦似乎已經習慣了和過去說再見。
在杜邦公司2012年第三季度的贏利報告中,杜邦選擇出售其氰化物部門,超過2%的員工被解雇。而杜邦公司第四季度財報的數據顯示,由于成本費用的增長壓低了杜邦公司的贏利空間,這一財季的凈利潤水平較上年同期下滑了70%,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持平。
此外,杜邦公司計劃剝離它的高性能化學品事業部 —— 包括Teflon牌含氟聚合物和Ti-Pure牌二氧化鈦 ——組成一家由杜邦股東所有的獨立上市公司。
柯愛倫表示:剝離該事業部無疑是*佳選擇,通過剝離將建立起兩家實力強勁、富有高度競爭力的企業。
高性能化學品事業部為公司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但是也受到了市場劇烈變動的影響。此次剝離業務能夠幫助杜邦進一步落實公司的戰略目標,把杜邦打造成快速發展并且具備高價值的公司。
蘇孝世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杜邦的發展方向是要成為一家全球**的、可持續增長的高科技企業,其戰略決策不單單是從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著眼,更強調根據時代的主流趨勢來確定自己將進入的領域,根據未來人類的消費取向來確定自己的業務組合。”
早在152 0173 3840年9月,杜邦就宣布了新的企業發展方向和全球定位,從一家“化學公司”轉變為綜合的“科技公司”。
科學將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杜邦正在將自己發展成一個增長更快、知識含量更高的公司。杜邦意識到,能獨特地表述本公司精髓的企業新定位,對于加快公司發展進程*為重要,而“創造科學奇跡”能讓杜邦達到這一目的。
從火藥到化學品到食品,杜邦每次的轉型都是果斷決絕的,這一點從杜邦裁員的數量上就能看出。
2006年,杜邦對旗下的高性能涂料部進行重組,關閉4家歐洲工廠并裁員1500人。
2008年,由于建筑市場的不景氣,以及消費者支出的大幅下降,杜邦下調了第四財季贏利預期,并且宣布裁員6500人,包括2500名全職員工和4000名合同工,被裁掉的員工主要從事公司面向西歐與美國市場的汽車與建筑相關業務。
2009年,杜邦進一步裁員2000人,以配合其削減成本的計劃。杜邦正試圖保留現金并渡過數十年來*嚴重的衰退。這一波裁員約相當于杜邦3.5%的人力,在新裁減人員中的多數屬于服務汽車、建筑和工業市場的部門。
2012年,由于當年第三季度業績下滑,杜邦公司下調全年贏利預期,同時計劃裁員大約1500人,以節省成本。
除了公開的裁員資料,杜邦公司的裁員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而這一切和杜邦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作為世界500強中*長壽的公司,創始人厄留蒂爾·雷內·杜邦也成為美國的四大家族之首。
這個美國四大家族之一的貴族,杜邦家族曾經是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驅逐的對象。從鐘表世家走出來,離開法國到美國,成為美國四大家族之首。
在《杜邦家族》一書的序言中有這樣的文字。“翻開戰爭史,我們會為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戰爭所吸引,也會為在戰爭中喪生的人們感到惋惜。然而,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對戰爭秉持的是推崇的態度,甚至略帶一些狂熱,這便是杜邦家族——一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龐大家族。”
厄留蒂爾·雷內·杜邦是杜邦公司的創始人,他在美國特拉華州白蘭地河畔建立杜邦火藥廠的初衷并不是完全為了滿足戰爭的需要,可這一舉動,構成了杜邦的根基。
多次到故土法國考察后,源源不斷的訂單飛到杜邦的手中,杜邦火藥在業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隨著戰爭的逐漸遠離,人們眼中的杜邦搖身一變成了化學工業中的佼佼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薩繆爾森曾說:“在美國,一般企業的壽命只有6年。”
這是杜邦打破的另一個“傳統”——長壽。
不懼轉型似乎就是長壽的秘訣。
這個200多歲的公司從來都是狂妄的。每一次的轉型,杜邦都不惜一切代價,似乎堅信一定會成功。
直到今天,杜邦公司里流淌著的依然是不安的血液。
去年年底的一則消息宣布杜邦擬退出鈦白粉市場。這個年產近100萬噸,在杜邦公司已經開工了數十年的生產線如今面臨著即將被關閉的命運。
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早在幾年前,鈦白粉業務就給了杜邦中國沉重的一擊。
2008年年底,杜邦在山東東營市圈了一塊地,這片位于市中心13公里的海邊鹽堿地,是杜邦規劃的***工廠。在這里,將誕生出每年20萬噸年產量的鈦白粉工廠。
杜邦集團將為這個工廠投資6.4億美元 (約47億元人民幣)。而同時期,杜邦在中國內正式啟用的中國研發中心,投資僅有2000萬美元。杜邦在鈦白粉項目的投資,就可以打造32個***研發中心,可見杜邦對鈦白粉項目的重視程度。而這也是迄今為止杜邦在美國以外*大的單筆投資項目。工廠主要生產氯化法鈦白粉,一種被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紙等行業的白色顏料。
然而事情不如杜邦預想中的順利。東營市市政府的阻攔和環保隱患讓項目夭折。
東營鈦白粉項目夭折后,杜邦逐漸淡出鈦白粉市場。如今,隨著高性能涂料業務的剝離,鈦白粉也成了其中一個被剝離的項目。
雖然杜邦公司并沒有對鈦白粉的命運給予正面的解釋,但杜邦漸漸退出鈦白粉市場已經成為事實。
船大難掉頭?
轉型說來容易,簡簡單單兩個漢字,卻讓許多企業手足無措。
杜邦是個特例,就在陶氏、巴斯夫等世界化學品巨頭紛紛業務下滑、承受著虧損的時候,杜邦早已經提前掐斷了這筆可能虧本的生意。
在逐漸剝離了高性能涂料部門、出售了自己的化學品業務之后,如今的杜邦一改往日作風,將中心放在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農業。
如今,杜邦將每年研發經費的60%(17億美元)用于與增加世界糧食產量相關的研究。如何提高糧食產量、食品的健康和營養等都是杜邦人如今思考的問題。
為了構建好農業這座新壘砌的大廈,杜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越來越多的杜邦人選擇穿上墨綠色的工作服,開著紅色的拖拉機耕田,研發人員、銷售人員……無一例外。
為了發展新業務,杜邦收購了丹尼斯克公司特種食品配料業務,當年第三季度實現營養與健康品銷售額8.44億美元,增長了5.4億美元。杜邦希望通過收購相關企業以擴大市場規模。不過,收購方向主要是食品加工的中游企業,而不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終端食品制造商。
如今的杜邦正在考慮收購營養與健康相關領域的合適企業,以擴大在中國的市場的業務,適應中國城市化加快,為營養與健康領域提供的巨大市場空間。
“杜邦試圖通過營養與健康事業部提供功能性食品配料及大豆蛋白產品,以滿足中國食品飲料企業的廣泛需求。通過提供先進的生物技術和食品配料,幫助中國食品醫療企業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實現生產的進一步現代化。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問題,杜邦將嚴格恪守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蘇孝世這樣說到。
面對轉型,杜邦從來沒有猶豫。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