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中國市場。?
作為政府機構,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ICE)從事著促進意大利出口、對外貿易和產業合作的工作。近年來,無論是在Milano Unica中國展還是CHIC展上,意大利紡織服裝面料企業在華的推廣活動中都有著ICE的影子。為此,《中國紡織報》社記者專訪了賴世平,了解他眼中的中國市場。
?
記者:在華工作的10余年間,您一直致力于促進中意兩國的貿易往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您眼中的中國市場在這10余年中發生了哪些改變?
?
賴世平:中國與意大利貿易頻繁,初期主要活躍在機械、技術方面的合作;后期延伸到消費品領域,包括紡織與服裝。
?
曾經中國消費者更熱衷于對于奢侈品牌的追捧,有些人更是對于一些布滿品牌LOGO的產品情有獨鐘。但近幾年,隨著中國市場的購買力上升,以及時尚理念的深入推廣,我們發現中國消費者開始認可高品質產品的價值。對于品牌消費也開始從對LOGO的癡迷,變得開始認同品牌理念,并注重對時尚個性的追求。因此,中國也成為了意大利*大的面料出口市場,尤其是高質量的面料。反過來,中國企業也主要從意大利尋找高品質的進口面料。目前,中國的高端市場已經成形,而這個高端市場所需要的恰恰就是“意大利的高檔面料+中國的先進技術”。
?
如今的中國消費者已經“覺悟”,一方面他們擁有了更強的購買力;另一方面,他們越來越懂得優質服裝的價值,愿意購買一些價格更高、品質更好、設計更佳的商品。
?
過去,中國服裝品牌對意大利高檔面料的需求主要是男裝。在未來,高檔女裝以及高檔童裝對于意大利面料的需求將會增強。
?
記者:每年,ICE通過展會以及時尚活動來推薦意大利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對于這些企業在華的市場戰略,您有何建議?
?
賴世平:盡管意大利企業的規模有限,但他們的思維很國際化,在全球很多國家的重要城市都有銷售。對于想進入中國市場的意大利中小企業而言,我覺得他們必須學會真正了解中國市場,因為通過ICE對中國市場的調研和深入了解,我們發現,意大利時尚品牌的購買群體不僅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還有很多購買力驚人的二三線城市。意大利企業要學會下沉式的市場推廣和開拓方式,并針對中國南北城市的氣候、個人喜好等差異,來調整自己的貨品和款式。
?
記者:意大利的紡織企業均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經歷了5年的金融危機,已有近1萬家企業淡出市場。對于幸存下來的企業,他們還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
賴世平:據統計,意大利紡織產業共有5萬家企業,他們以小型和微型規模為主,但集聚著創意的財富資源。今年上半年,意大利紡織制造產量增長了7.6%,帶動整個紡織產業增幅達到4.8%。
?
一直以來,意大利紡織時尚產業**全球產業的基石,是其過硬的產品品質和時尚創意。越來越多的國際時尚品牌采用意大利高品質的面料作為區別于他人的產品特色。此外,意大利紡織行業嚴格遵守環保規范和產品品質規范,也成為意大利企業重要的競爭優勢。未來,意大利紡織企業要更加注重對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追求。此外,還要加強對于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整合,以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可追溯性。
?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第六屆Milano Unica中國面料展有哪些特色?
?
賴世平:本次展會有來自意大利全國127家高端面輔料生產企業參展,展出2015/2016年秋冬系列面料。上屆展會期間首度呈現的流行趨勢展區在本屆展會上再度綻放,為觀眾選購時尚的面輔料提供了有效的流行指南。此外,Milano Unica面料展的專家還做了流行趨勢展區和展商展品解析的專題研討會。本屆展會上,參展商人數和下單數量的增長都反映出展會的成功。
?
記者:隨著Milano Unica與中國國際面輔料博覽會的深入合作,您認為兩個展會的交融為兩國企業提供了什么機遇?
?
賴世平:近年來,ICE作為政府機構與Milano Unica會展機構在面料展中合作多次,彼此展現了各自的優勢與特點,合作關系愈加緊密。利用展會平臺,我們不僅展現了已進入中國市場的意大利公司在紡織面料領域的出色表現,也讓中國的客戶和經銷商發現了更多意大利企業的市場潛力和價值。Milano Unica中國紡織面料展所展出的產品代表了意大利在這個領域的**能力,這意味著“意式制造”的產品變得愈加豐富多姿,成為了技術創新及品牌質量的標桿。
?
10年前,來中國參展的意大利企業很少,當時大家都不認為中國市場能接受他們的高端商品。但是現在,中國市場不僅懂得,而且愿意購買“意式制造”。意大利企業的精華就在于其運作模式,意大利人做的不僅是買賣,而是品牌化運營。然而,他們也碰到一些中國代理商不重視經營與管理。這些代理商認為,能將意大利產品賣出去就行,為什么還要問這么多問題。由此,意大利企業更希望找到那些能夠長期合作、有規劃、有成熟運營模式的中方合作伙伴。
?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