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江蘇省射陽縣幾年前一直是全國棉花生產的重點縣,也是江蘇省棉花生產的*大縣。每年的棉花面積基本穩定在70萬畝左右,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18%左右。但在2009年以后受產量價格收入低而不穩、比較效益連續下滑和國家政策調整的影響,棉花面積連年減少,年度降幅越來越大。縣棉花協會1月份的調查顯示,2015年全縣目前的意向面積只有7萬多畝,同比降幅達到了56.4%。與此同時,棉農的生產積*性也有所下降,棉田冬季備耕更顯遜色。
在往年,進入冬季以后棉田冬翻、棉種選購、肥料準備等都已陸續展開,而今年至今未見太多的動作。縣棉花協會的調查人員從去年植棉面積依然較大的海通、臨海、千秋、合德等鎮一路走來,沒有看見有一塊棉田冬翻,苗床冬翻也廖廖無幾。棉種購置、肥料淡儲更是少之又少。縣城解放西路是全縣聞名的種子一條街,在長不足1公里的道路兩側,有種子經營公司、專營門點30多家,全縣*大的3家種子公司也座落于此。2月4日,縣棉花協會對棉種營銷情況作了調查,結果出乎意料。往年從10月份開始,就有棉種上架出樣,掛牌銷售,而今年至調查時僅有5家門點有棉種出樣。據企業負責人講,目前棉種的銷售情況不好,有的至今未賣出1包。前一階段,出樣的門點比現在多,因無人購買,又臨近春節,紛紛撤架關門,準備到3月初再恢復經營。肥料準備也是這樣,近幾年,農民習慣在秋播結束、肥料銷售淡季、價格*低時搞一些肥料儲備,特別是去年,有的棉農把從育苗開始,到花鈴肥追施的肥料一次性儲備到家,而今年雖然價格也降到了秋播以來的*低點,但還是銷不動。
造成上述狀況的主要原因,海通鎮溝浜村棉農沈祝祥為我們揭了底。一是去年棉農植棉減產減收,導致目前的意向面積再度大幅縮減,棉農植棉的積*性普遍下降,植棉的氛圍也不好。加上近幾年棉花生產投工不足,許多工序被簡化。按常規在棉花移栽前需要通過人力勞動來完成的棉田冬翻、春耖和移栽前的精細整地三步曲,變成了移栽時機械旋耕一步到位。雖然投工是少了,但對包括病蟲害防治在內的高產栽培十分不利。二是種子購買還未到時候。一方面面積還沒有*終確定;另一方面近幾年棉種的市場價格都是前高后低。去年該戶種了8畝地的棉花,用了2個品種,其中有1個品種在12月份購買時每包72元,因包裝數量少,臨近播種時又去買了一些,價格只有58元,前后價差14元。據了解其它品種也都有5-10元不等的價差。因此,早備還不如遲買,加上現在面積少、種子多,不存在買不到或緊缺,都想到節后臨近播種時才考慮購買。三是肥料儲備。去年老沈所在的村民小組,基本家家都搞淡儲,少則半噸把,多則兩三噸,但*后還是吃了虧。肥料價格在春節后繼續走低,追施花鈴肥時的價格還低于淡儲價。因此,今年至今沒有一戶搞肥料儲備。調查人員也看到,在該村中心位置的2家生產資料門市,倉庫里都堵堆滿了肥料。負責人告訴我們,去年這個時候**要賣出好幾噸,今年一噸要賣好幾天,而且基本都是隨用隨賣(主要用于麥子、油菜越冬),根本形成不了批量,很是無奈。
盡管棉田冬季備耕行動緩慢,但意向植棉的農民對國家、對政府還是有一些期盼,一是希望各級政府盡快將2014年度棉花直補資金兌現到位,并把好政策一定要落實好,讓所有植棉的農民都能享受到國家政策的優惠。二是2015年度棉花直補方案或實施細則能夠早出臺,使農民心中有底,及時調整好植棉意向。三是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內地棉花生產的扶持力度,以充分調動棉農的生產積*性,更好地穩定棉花生產。(射陽棉協 陳占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