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奈雪的茶終于摸到了上市大門的“金門把”。
6月1日,有知情人透露,茶飲公司奈雪的茶計劃周四尋求在港上市獲批,規模約為5億美元。如獲批,預計將于下周開始路演。
今年除夕(2月11日),奈雪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有望拿下業內**股的企業。從那時起,奈雪的每一個動作均牽動市場神經。
此后,奈雪IPO進程的相關報道從未間斷,但奈雪大多矢口否認。一邊搶跑IPO,一邊對進程諱莫如深,奈雪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翻開招股書,奈雪經營發展過程中的每個毛孔均被放置聚光燈下審視——“成本過高、門店拓展速度過快、連虧三年”,奈雪遭遇“暴擊三連”。
奈雪上市的新茶,有點酸。
花費5年時間,奈雪便從一家小門店坐上了高端茶飲行業額的第二把交椅。正值上市節點,財經無忌試圖從以下四個維度來解剖這只準“新式茶飲**股”,成色到底幾何。
工作疲憊和糖分一起消融
“點奶茶嗎”、“點點點”、“帶我一個”……工作日的下午,辦公室的沉寂空氣突然因為一句“有人要喝奶茶嗎”而快活了起來。
奶茶的擁躉們紛紛放下手頭工作,拿起手機在一個共享鏈接上飛速下劃至喜歡口味,或“去冰”、或“少糖”、或“加奶蓋”……點單動作一氣呵成。
一刻鐘工夫,奶茶送到。吸管扎破塑封紙的“嘭嘭”聲奏鳴了起來。啜上一口,細膩絲滑的瓊漿滑入口腔,可咸可甜。這一刻,工作的疲憊和糖分一起快速消融在身體里。十分鐘后,工作狀態立馬好了起來。
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奶茶不能不喝,這是當代佛系青年的一個日常縮影。而恰恰因為這樣一個休閑場景,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引得商家們趨之若鶩。
據灼識咨詢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中國現制茶飲行業零售消費總額已經達到了666億元,預計2025年行業零售總額將達到2110億元。
水大則魚大。即將破千億的奶茶市場自然無法躲避資本的圍獵。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茶飲品牌投融資事件共有71起——僅去年在新式茶飲賽道就發生了11起,披露資金總額超過12億人民幣,涵蓋包括喜茶、古茗、滬上阿姨、7分甜、蜜雪冰城等頭部高端市場品牌及下沉市場品牌。
資本砸下的真金白銀,翻攪著奶茶市場的浪花。《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顯示:即使受到疫情影響,國內新式茶飲的門店數量在2020年還是多達48萬家,預計2021年會達到55萬家。
頻繁入局的商業資本正將新式茶飲行業推向飽和,品牌間的競爭也就越發激烈。而對投資者來說,誰跑在*前沿,誰就有可能成為*終的贏家。而新式茶飲頭部品牌之一的奈雪,似乎正摁下這一“商業奇跡”的按鈕。
成立至今,奈雪不到三年已完成五輪融資——所有奶茶品牌中融資輪數*多。與此同時,在諸多傳出要上市的同行中,奈雪也是**一家遞交招股書的茶飲企業,估值更是逼近20億美元(約130億人民幣)。
一個習慣性拋出的問題是:奶茶店那么多,資本為何獨獨青睞奈雪?
高端品牌形象侵入消費者心智
在奶茶界,夫妻店起家的奈雪有著一段創業佳話。
2012年,80后彭心萌生了開一家奶茶店或烘培店的夢想。她從“老東家”深圳金蝶軟件品牌總監的位置上辭職創業。
第二年春,渴望創業取經的彭心,在朋友引薦下聯系上了趙林。由于后者常年奔忙,非相親不約,于是彭心也只能以相親名義,帶著整套商業計劃書赴約。她開場就向相親對象暢聊商業計劃,然后問對方:“你覺得我的創業方案怎么樣?”
作為從業16年的老兵,趙林對餐飲行業連鎖加盟店運營管理有著*為成熟的運作經驗,更是在休閑茶飲領域有著8年的實戰經驗。聽完彭心的一席話后,他感到該計劃書略顯幼稚。
但作為大上彭心8歲的大齡男青年,趙林對面前這位女士頗為傾心。他便反問道:“你覺得我人怎么樣?你做我女朋友,我幫你一起創業。”
原本好似一場玩笑,但兩人情感升溫很快:3月見面,5月閃婚。趙林負責奈雪的茶整體運營管理;彭心則負責產品開發和品牌管理。兩人一內一外配合默契。2015年11月,借用彭心的網名奈雪,奈雪的茶在深圳的**家店正式誕生。
當時為市面接受的奶茶店,包括了華南的貢茶、皇茶(喜茶的前身)、華東的COCO,奈雪排不上座次。然而其后幾年時間,奈雪卻像一匹“黑馬”在新茶飲賽道狂奔向前。財經無忌認為,其原因有三。
**,定位目標人群。
奈雪定位于20-35歲的年輕女白領階層。比如在外包裝上,開發了能讓女性白領一手握住的瘦高茶杯。為防止沾上口紅特意設計了杯蓋上的凹槽設計;在裝修風格上,聘請了愛馬仕的燈光設計公司,把店鋪打造得耀眼明亮,讓“女生自拍可以不用打光修圖”。
第二,產品交叉營銷。
出于對女性用戶喜歡吃甜品的需求,奈雪主打的是“一杯茶配一個軟歐包”模式,即通過把茶飲和面包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迅速圈了一波好感并打響知名度。
第三,堅持開大店模式。
在選址上,其將門店面積定位在200㎡以上,選址定位在核心商區,盡可能多地設置在白領女性活動的高頻區域。
從結果來看,“三步走”的奈雪無疑成功將高端、時尚的品牌形象侵入到了消費者心智。
從2015年開始,奈雪乘勢進入了“跑馬圈地”的擴張態勢。
根據招股書介紹:2018年其凈增111家店,2019年再度凈增172家。2020年前三季度,雖然受疫情影響,其仍然凈增95家。截至2020年9月,奈雪已在全國61個城市開設420間門店,會員數接近3000萬。據粗略計算,平均每4天新增一家門店。
快速擴張助力奈雪的茶收入高速增長。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0.87億元、25.02億元、21.15億元,已占據奶茶界**股香飄飄營收2/3。
不過,這些閃亮數字掩映下的,其實還有蒼白的背面。
流血上市勝算幾何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經營狀況,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分別虧損6970萬元、3970萬元、2750萬元,累計虧損1.37億元。
事實上,奈雪的茶的客單價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為42.9元、43.1元和43.3元,這個價格不僅遠超行業35元的平均客單水平,還幾乎高出一點點、CoCo都可一倍之多。
“三年虧1.37億元”,這一數字多少打破了人們對“新式茶飲暴利”的想象。那么,奈雪賺的錢到底都去哪了?
實際上,奈雪虧損的原因,早已刻在了基因里——“高端化+大店模式”。
自誕生以來,奈雪走的便是高端路線。其在品牌定位、店面設計、原料成本、人工服務、直營模式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其從深圳風靡至全國,但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它的經濟“包袱”。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顯示,奈雪的茶**在國內使用新鮮水果制作現制茶飲并創新推出了現制茶飲搭配烘焙產品的概念。新式茶飲則不同于以往使用奶精或碎茶為配料沖泡調制飲料,而是采用上等茶葉,輔以不同的萃取方式,提取濃縮液為原料,加入新鮮牛奶、進口奶油、天然動物奶油或各類新鮮水果調制而成。
以水果和茶為例:水果的供應商是百果園,茶葉的供應商是八馬茶葉,這便確保了優質、穩固的原材料供應。而為了保證旗下草莓系列產品,奈雪的茶直接投資了165畝草莓園供應地,全年供應。
這樣不惜血本的做法便意味著,奈雪必須要為高成本的原料“買單”。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材料成本占比分別為35.3%、36.6%、38.4%。
不僅如此,為維護其高端化的品牌形象,在門店抉擇上,典型的奈雪茶飲店規模介于180至350平方米之間,是普通奶茶店的三四倍,而位置也多選址在城市中心商圈或高檔寫字樓內。
如此一來,堅持直營模式的奈雪,在全國近500家門店的運營成本便不容小覷。根據招股書,同期,奈雪租金開支及物業管理費成本占比分別為17.8%、15.6%、15.2%。
除此以外,“雙業務走路”的奈雪,既有茶又有軟歐包,茶要現制,軟歐包也要現制。正因此,店鋪需要大量更為專業的員工。根據招股書,同期,員工成本占比分別為31.3%、30.0%、28.6%。
從原料、店鋪租金再到員工成本,三者已占據成本近80%,加上近幾年規模加速擴張,奈雪陷入持續虧損也就不足為奇。
誠然,奈雪IPO被新式奶茶界視為上半年的重頭戲,但在其風光的背后,縈繞在投資者心里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便是:“流血上市”的奈雪是否還有賺錢的能力?
星巴克是致敬者還是趕超者
在公開場合,彭心曾不止一次表示,奈雪自成立之日便對標星巴克,致力于打造屬于都市白領“全天候的都市候客廳”。從其種種戰略動作也不難嗅出,奈雪正在“致敬”星巴克。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星巴克把“第三空間”玩得風生水起,奈雪的“大店模式”卻步履維艱?
這就要歸結為咖啡和奶茶的區別。
咖啡與奶茶看似均屬飲品系列,但其實分別對應著兩種不同的應用場景。前者的商務屬性更強,后者則更對側重休閑屬性——是為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和娛樂需求。
從兩家門店的布局也不難看出,星巴克無論是店面選址還是室內氛圍都更追求“靜”,而奈雪往往開在繁華的購物中心,嘈雜的環境更追求“動”。即便是兩家門店開在一處,有獨立空間需求的人群往往還是會轉向星巴克。
更需要指出的是,自從奶茶傳入中國以來,其便一直是以街邊店的形式遍布。在消費人群的固有認知里,奶茶不過是一個線上點單外賣品類,或者是線下打包直接帶走的茶飲品類。
換而言之,奈雪追求 “飲品 + 社交”來貫穿大店模式,表面看能夠給消費者提供不錯的進店體驗,但實際利用率卻是個未知數——反倒在無形之中拉高了公司的整體租金成本。
更為現實的是,從瑞幸、喜茶到奈雪都有著榮當“中國星巴克”的野心,以至于星巴克“中國分克”趕緊在中國加緊布局。目前,其在中國的店鋪總數達到了4700家。而高速開店的星巴克,并沒有奈雪所遭遇的“尷尬”。
**,星巴克咖啡產品高標準化的操作模式易于復制。其經營管理體系的工業化水平更高,并且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舉例說,如果要做出一杯拿鐵,只需要一泵咖啡濃縮,按一定比例加奶和糖后裝杯即可完成。
而現制奶茶則強調手作、新鮮,再加上各種奶蓋、甜品和水果,這注定是一個制作流程復雜、自動化程度低的業務。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共有8562名雇員,其中7731名是店內員工,單店平均店內員工人數為18.3人,遠高不多于10人的星巴克。
其次,星巴克在成本控制上明顯優于奈雪。據斯密街商務咨詢公司研究數據顯示,中國星巴克的運營成本中原材料占13%,遠低于奈雪的35%。
*后,星巴克的模式為“自營+特許經營”。相較之下,堅持自營、資產更“重”的奈雪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則更大。
正基于以上種種,對奈雪來說,想成為“中國的星巴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0年11月,奈雪繼推出“奈雪的茶”、“奈雪的禮物”、“奈雪酒屋”以及“奈雪夢工廠”之后,再次推出第五類店型——“奈雪的茶PRO”。
這款全新形式的店面主要試圖解決兩個問題:將產品經營模式分為咖啡、茶飲、輕烘焙、零食零售四大模塊,移除現場烘焙房,統一由中央廚房提供預制烘焙;開店位置從主要購物商務區轉移至寫字樓和社區。
PRO店一經推出便*受重視,奈雪甚至在招股書提出,要將2021年的300間門店及2022年拓展的350間門店中的70%規劃為PRO店鋪。
財經無忌認為,成本管控是奈雪必須要邁過的坎,也是其未來實現規模化盈利的前提。奈雪在運營模式和效率上所作的改變,理論上可以減少人工和租金成本,提高第三空間的利用效率,實現止血。但紙面上的PRO模式終究還處于模型試驗階段,未來成效如何,還需要時間檢驗。
可以肯定的是,時至今日,中國依舊沒有出現一家比肩“***”星巴克的茶飲品牌,作為星巴克的“精神致敬者”,奈雪的發展之路仍然充滿挑戰。
外界同樣關心:這位致敬者,*終能否變身趕超者?
?本文轉自財經無忌,作者蕭田,轉載已獲授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