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10月1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召開“棉花豐收”專場新聞發布會。圖為發布會現場。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周鵬 攝
天山網-新疆日報訊(記者鄭卓報道)一段時間以來,美西方反華勢力誣稱新疆存在“強迫勞動”,并以此為借口無理制裁新疆棉花行業。1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舉行“棉花豐收”專場新聞發布會,通過6位當地棉農和棉花從業者的親述,再次闡述新疆棉花的真實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布會選擇在尉犁縣古勒巴格鄉的棉田里舉行。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3臺紅色采棉機來回穿梭,不一會兒,自動打包好的白色棉包分散在田間。另一邊,植保無人機飛手操作無人機,向棉田噴灑脫葉劑。曾經需要大量人工勞作的棉田,如今早已實現機械化。
發布會上,尉犁縣墩闊坦鄉墩闊坦村棉農努爾艾力·吾買爾講述了他種植棉花的經歷。努爾艾力種了1000畝地的棉花,2018年以前,棉花種植、采收主要靠人工。每年采摘季,他需要雇七八十個工人采棉花,其中有本村的村民,有來自喀什、和田等地的務工人員,還有不少從其他省份專門來新疆采棉花的務工人員。一個采棉季,平均每名拾花工能掙1萬元以上。努爾艾力說,現在他有8臺拖拉機、1臺導航播種機、1臺平地機、8臺小型農機具,千畝棉田只需要5人管理。“這5人以前是鄉里的農民,現在是棉花種植能手。我和他們簽訂了勞動合同,每年工資4萬元。”
當前,新疆的棉花生產早已實現高度機械化。尉犁縣副縣長何淼介紹,2021年尉犁縣棉花播種面積超過100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6%。如今,即使在忙碌的棉花采摘季節,也不需要大量拾花工。發布會上,采棉機駕駛員塞米·玉素甫、植保無人機飛手吾買爾江·包爾汗和農業技術推廣員克熱木·熱合曼介紹了機械種植、采摘棉花等情況。
“我種了500多畝地的棉花,一畝地產量達400多公斤,用采棉機兩天就能采摘完。按現在的價格,能賣100多萬元。”尉犁縣古勒巴格鄉棉農爾肯·熱衣木說,今年他雇了5名四川籍工人管理棉田。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減輕了棉農的勞動強度,閑暇時間充足,除了種地,他家還養了38頭牛、100多只羊,收入節節高。
“潔白的棉花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靠勞動種棉花,用汗水換幸福,有什么錯?”爾肯道出了新疆各族棉農的心聲。在場的6位講述者表示,潔白的棉花是新疆各族棉農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容不得造謠之人玷污。在事實面前,謊言終將不攻自破,新疆的明天會更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