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胡冰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
新冠“大流行”以來,疊加全球范圍內農業病蟲害頻發以及相關國家限制農產品出口,“糧食安全”的熱度高企,還曾出現超市“搶米”的鬧劇。
目前國內疫情趨于平復,“末日危機”不再制造“10萬+”,但有兩個問題還不時困擾著人們:一是全球糧食出現壟斷式囤積,包括有關國家的政策限制、資本作惡等等,俗話說就是“卡脖子”;二是全球貿易系統中斷,例如疫情導致的港口、運輸的停滯,這些屬于社會運轉不靈。
上述兩個問題,一個有關糧食儲備,另一個涉及糧食流通,本篇先回答**個問題——全球糧食會不會出現壟斷式囤積?照例先講結論:不會。
為什么?
從技術上講,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行為主體可以做到全球糧食的壟斷式囤積。原因很簡單:倉容有限,屯不了。前幾天,美國原油期貨5月合約價格出現史上首次“負價格”,關鍵原因也是如此,因為沒地方放。
全球原油價格按每桶20美元來算,大致相當于每噸1000美元,4月份全球小麥價格大致為每噸200美元。單位質量的原油價格比小麥貴得多,不管是**還是相對意義上,原油儲備都可以承擔更高的儲存成本,但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因為脹庫導致的“穿倉”,更不用說糧食囤積了。
從經濟上講,以中國為例,糧食保管費用(綜合)大致為每斤1毛錢,每噸就有200元。在一般人看來,這個成本完全不算高,但是在糧食貿易的行業內,正常情況下,每斤是1-2分錢的利潤,每斤5分錢利潤就屬于“暴利”。除非一年之后市場糧食價格每斤上漲超過1毛錢,否則囤積都是虧本的。而2012年以來,我國糧食價格基本穩定,甚至穩中有降,以粳稻平均收購價為例,2012年1月為每斤1.43元,2020年3月為1.32元,囤積顯然是不合算的。
所以就算解決了庫容這個技術問題,也不會有人壟斷式囤糧,誰愿意做賠本的買賣呢?*近40年來,全球糧食價格除了個別年份出現劇烈波動之外,基本保持穩,例如152 0173 3840年1月的小麥價格是每噸176美元,2020年3月是171美元。囤積糧食既賺不到差價,還要支付巨額的倉儲及管理費用,以經濟的角度觀之,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那么現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糧食儲備呢?
糧食儲備
“糧食儲備”是一個古老的概念,產生于傳統的農耕社會。“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糧食“季產年銷”的特點決定了儲備的重要性,沒有儲備,就有饑荒。
進入現代社會,隨著機械化與商品市場的發展,傳統糧食儲備的事實基礎發生了改變,糧食儲備的思想觀念也隨之轉變。不妨類比一下。在沒有自來水之前,家家戶戶都會有個水缸,不儲水就沒有水喝。通上自來水以后,水缸就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漸漸地只存在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里。
現代社會里,糧食生產不再局限于“一季”。在我國,從夏糧到秋糧,收獲季覆蓋6-10月,接近半年時間,如果再考慮南北緯度差異,收獲時間則會持續更長。收獲的連續性,疊加以貿易的連續性,徹底打破了傳統農業“一季生產、全年消費”的格局,進而改變了大規模糧食儲備的必要性——假如新糧源源不斷,屯糧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以日本為例。日本每年小麥消費量為800萬噸,庫存量為140萬噸,庫存消費比不足20%。 鑒于日本小麥消費高度依賴進口,這么低的庫存消費比似乎不合理。其實不然,其合理性源自貿易的連續性——日本小麥主要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美加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三國有明顯的維度差異,收獲時間完全錯開,這樣一來就實現了貿易的連續性。低庫存的另一個好處是確保糧食品質,避免了陳化糧。
總之,現代糧食庫存是動態概念,滿足消費的主要力量來自連續的生產和貿易,庫存儲備*大的作用是接續,更像一個充電寶,并非傳統上的靜態“蓄水池”概念。
中國糧倉
當前,中國的糧食儲備占全球一半左右,不僅確保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同時也是全球糧食安全的“錨”。
大規模儲備的好處在于穩定市場,代價就是經濟成本,中國政府將糧食安全作為一項公共服務,每年安排大量的財政預算,2019年糧油物資儲備的中央財政支出接近1200億元。事實上,世界上肯花費這么大成本有組織、長時間、大規模儲備糧食的,也就只有中國一家了。
那么如此體量的糧食儲備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在于:資源錯配,說白了,就是“吃不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收入提高,食品消費越來越多元,糧食消費,尤其是口糧消費是不斷下降的,再疊加人口因素,這一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從生產角度,因為技術進步作用,即使播種面積不增長,總產量也會增長,多了就會吃不掉。1982年我國谷物產量3.43億噸,2017年這個數字達到6.18億,增長74%,大大超過同一時期的人口增長。
按照市場規律,多了賣不掉就會降價,農民就會少種,市場會重新平衡;但是政府擔心如果農民少種,糧食安全就會出問題,所以采取支持政策,就是“*低收購價”。當市場價格低于這個價格,那么就由政府進行收購。價格托底等同于產量托底,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在消費緩慢收縮的背景下,顯然會出現持續性的供過于求,這也是中國糧食庫存持續高企的根本原因。
當然,對糧食庫存高企這一現象的評價不能完全站在經濟角度,大容量充電寶總比小容量的讓人安心,花錢買安心也是現代意識。畢竟眼下全球還有2億多人口面臨饑荒,而中國人自己的饑荒記憶也不算遙遠。
寫在*后
中國有世界20%的人口和7%的耕地,這一基本面加上幾千年層層疊疊的饑餓記憶,讓國人對糧食問題格外敏感,也把糧食安全推到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可謂“口糧**安全”,這種**安全是由高自給率和高儲備量來雙重保障的。
不過,從整體發展趨勢來說,糧食庫存和儲備逐步降低是歷史必然。中國人口增長的峰值已過,而農業科技的發展還在不停地增強糧食收獲的連續性,在未來,適當降低糧食儲備并不會損害我國的糧食安全,在經濟帳面上也更為合理。更重要的是,新米比陳米好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