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9 來源:互聯網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這一年,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的復雜局面下,全行業經過努力拼搏,整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
今天,我們迎來了嶄新的2020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
新年伊始,中國
高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
加快調整步伐,
實現高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2020年,我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過去的一年里,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紡織行業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的復雜局面下,經過全行業的努力拼搏,整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的態勢。
從國際貿易來看,2019年是*具戲劇化的一年,變化*大。中美貿易談判起伏不定,貿易政策也在不斷改變,導致
從整體上看,行業發展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體現在產業用成為行業發展新增長*。二是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新型纖維發展成亮點。比如,
傳統服裝出口下降,國內市場銷售增速放緩,必然影響到產業鏈上游的紡紗、織布。受成本要素的影響,出口服裝訂單向海外低成本地區轉移,而印染色織面料卻保持增長,這種結構調整是正常的。未來新型纖維、高檔面料還會進一步拓展國際空間。因此,不能因為行業低速增長而得出行業不好的結論,要看到行業結構調整在加快。
近年來,我國紡織業對外投資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的態勢,紡織骨干企業主動進行國際布局的意識不斷增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紡織業對外投資存量超過100億美元,實際金額要更多。要注意的是,紡織業海外布局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上百億美元的投資金額相對中國紡織業的龐大規模來說比例并不大,大量的產能還是要滿足國內的需求,因此,
2020年將迎來紡織“十三五”和建設紡織強國的收官之年,面對國內外形勢的不確定性,行業依然會保持平穩發展,呈現低速增長態勢,或許比2019年更加困難。這就要求行業根據“科技、時尚、綠色”定位的要求,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
目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經在著手進行“十四五”規劃的準備工作,對于趨勢的分析應重點考慮兩個市場的反映。其一是國際市場。自152 0173 3840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業出口增長,到2011年加入WTO后,出口呈現飛躍式發展,到四五年前,出口增幅下跌,而近幾年開始負增長。然而,從四十年來全球紡織服裝需求來看,始終保持著3%左右的增長。過去中國百分之十幾的增長,是我們搶占其他國家的份額,而今,包括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以及南亞國家,開始逐步擠占中國在美國、日本、歐洲的市場份額。當前的國際市場變化是經濟規律和市場本身所起的作用,中美貿易摩擦只是一個誘因,從中國出口市場下降情況來看,我們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幅度還不及
針對國內市場,“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每年增速都超過15%,“十二五”超過9%,到“十三五”*低達每年5.8%的增長,在國家政策推動下有了8%的增長。但紡織品服裝增長只有3%,且得益于網銷21%的增長。對于國內市場消費,行業企業也需要冷靜地分析,需要對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清晰的認知。目前,社會經濟已經到達一個新的水平,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有超過4億人口達到了中等消費水平,其中有1.5億人達到了發達國家消費水平,消費需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剩下的低收入群體理論上講未來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如何更快地提升這部分群體的消費能力是一個重要課題。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0年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特別提出“要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中央還專門出臺文件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力求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這一系列舉措對行業發展構成利好,也為我們做好2020年行業工作增加了信心。
《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和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到,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紡織強國。當前,從具體指標來看,除部分指標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外,絕大多數指標已接近甚至**于世界先進水平,我國紡織制造強國的地位已經確立。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行業將在新的歷史條件、新的時代、新的發展階段實現紡織工業的高質量發展。
孫瑞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牢記強國富民使命,
開啟行業發展新篇章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紡織人主動適應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堅定信心,在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奮力前行,為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向所有紡織工作者與關心紡織行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愿!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行業發展的不平凡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
一是重構。這一年,全球力量對比加速演變,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群體性崛起;貿易規則加速調整,全球區域和雙邊貿易協定快速發展;數字技術的顛覆式創新不斷涌現,行業生產模式、商業模式正在重塑。行業既迎來發展機遇,也經受****的轉型考驗。
二是承壓。這一年,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壓力持續加大,1-10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實現營業收入40271.04億元,同比增長0.2%;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為10624億元,同比增長2.8%。出口、投資、利潤降幅持續擴大,1-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為2323.1億美元,同比下降2.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下降7.0%;規模以上3.4萬戶紡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23.1億元,同比減少8.7%。行業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發展動能,克服下行壓力,在“穩增長、穩預期”中繼續發揮積*作用。
三是擔當。這一年,國際貿易持續低迷,據WTO預測,2019年全球貿易增速1.2%。行業頂住壓力,積*開拓多元市場,在穩外貿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1-10月,紡織行業凈創匯占到全國的62.1%;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洲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分別增長1.3%和6.6%。行業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要求,深入開展產業扶貧,加快綠色制造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應用,為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前景無限光明,道路并不平坦。國際市場,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近期中美貿易談判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不可控、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國內市場,行業供需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位,部分制造環節產能相對過剩,
盡管環境更趨復雜,但行業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中國紡織工業已形成全球*大*完備的產業體系,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創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產業的地位更加突出。整體看,中國紡織工業絕大多數指標均已達到甚至**于世界先進水平,《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規劃的紡織強國目標已基本實現。日漸開放的對外格局、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龐大的人力資本和
展望未來,重任在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紡織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肩負著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新的一年,紡織行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推進新發展理念,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尤其是要落實好“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新定位,加快行業的
一是強化創新驅動,賦能產業發展新動力。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不斷深化行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建立健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大力推進纖維材料、綠色工藝、裝備等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積*發展
二是完善產業布局,推進產業集約化發展。行業要以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建立全球比較優勢,探索整合社會資源和舉全行業之力的新型“舉國體制”。一是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引導企業、區域、行業各類平臺的建設,借助市場、資本、文化、責任等要素,充分發揮平臺的資源集聚和整合作用;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二是完善
三是以開放為動能,拓展行業發展新空間。當前,中國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行業應抓住機遇,在開放中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增創競爭新優勢。一方面,加強與國外機構與企業在研發、技術、設計、品牌、資本、人才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積*構建全球化生產研發營銷體系,推動企業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鏈接市場、樹立品牌,并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平衡好走出去的節奏與力度,防止產業空心化。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2020年是充滿希望和挑戰的一年,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載新的夢想。希望廣大紡織行業工作者,不忘產業報國初心,牢記強國富民使命,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奮發有為的姿態,直面挑戰,開啟行業發展新篇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