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縣的鞋廠多為家庭作坊式生產,接單太隨意!被騙400萬!
記者調查發現,惠東縣的鞋廠多為家庭作坊式生產。其行業通病較多,企業之間的合作沒有合同,僅憑一張既無公章又無老板簽字的單據便成交,這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
事件起因:一家企業,騙得16家鞋企
惠東縣吉隆鎮是廣東的女鞋名城,也是全國聞名的制鞋鎮。走進這座鄉鎮,大街小巷鞋企林立。這里成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創業的樂土。
吉隆鎮的鞋廠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進行生產,以貼牌為主。
2011年,由于外圍市場低迷,尤其是歐債危機帶來的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給中國制造業尤其是外貿大省——廣東帶來巨大沖擊。惠東縣作為重要的女鞋出口基地訂單減少,一些鞋企饑不擇食,接單時把關不嚴,導致一家企業居然騙得16家鞋企,涉案金額高達400萬元。
犯罪嫌疑人李某上個月已被當地警方抓獲,但他何以能在短時間內同時騙得16家企業?
吉隆鎮受騙鞋企之一的劉老板告訴記者,事情從2011年說起。當時一名來自浙江溫州的李某向劉老板定制鞋子,他將單子接了下來。雙方約定交貨后馬上付款。但貨一到浙江義烏,李某就以貨沒有交出去為由,開始拖欠貨款。
更讓劉老板想不到的是,李某還用同樣的方式,與其他鞋廠的老板定制鞋子,一直拖錢不付。使得吉隆鎮當地16家鞋企受其所騙,金額總計達400多萬元。被騙*多的一家有109多萬元,*少的6萬元。
吉隆鎮的龍老板來自湖南,專門做紙盒的生意,一雙鞋配一個鞋盒。2011年他經人介紹與李某認識,當時還請李某吃過飯。2011年開始時兩人的生意往來規模較小。李某請來業務員負責在吉隆鎮下單收貨,4、5月份的貨款結給了龍老板。到了7、8、9月連續3個月份李某沒有結過貨款,這讓他感覺到不對勁。后來一了解,共有16家企業遇到相同情況。
10月份的浙江寒意漸濃,不如廣東天氣溫暖舒適。然而為了索要貨款,寒冷天氣沒能阻止受騙企業的追債之旅,他們或是個人或是結伴而行不停前往義烏要求李某付款。“每次去多是見不到人,電話也不接,這讓我們感到事態嚴重。”鞋企老板說,感覺被騙后,我們選擇了聯合,于去年的10月份先后向浙江警方和惠東縣警方報警。
李某其人:高價收鞋低價賣惡意拖欠貨款
記者通過警方了解到,嫌疑人李某是四川人,今年41歲。在浙江省義烏市開辦了鞋業公司做外貿生意,通過該公司進行詐騙活動。
在受騙鞋企老板的眼中,李某身材不高,人很精明口才*好,城府很深。他做過傳銷經理。當年在吉隆鎮的鞋廠做師傅時,有一次與老板去浙江義烏考察,發現義烏很有商機,遂與姐夫聯手在當地租了商鋪開始做外貿生意,接單后到惠東吉隆下單。從此賺了一些錢,成為一名小老板。
豪益鞋廠的羅老板對記者說,感覺到李某前期做生意還是很認真的。到了2011年李某開始惡意拖欠貨款,甚至出現高價收鞋低價賣的情況。這讓羅老板心生警覺,急忙停止為其供鞋。即便如此,李某拖欠他的貨款已達到65萬元。
李某在義烏開設有兩個檔口。2011年9月份開始,李某便很少呆在檔口了,只留一名工作人員看店。之后的兩個月他既沒有接單也沒有下單,一直施展“拖”字訣,任由大家打電話,他都不為所動,基本上不接電話也很少露面。
李某肆無忌憚,依然呆在義烏與眾人周旋。他打電話給龍老板說:“聽說你在告我,你告我警察也不會抓我,錢我就不給了。”甚至揚言:“任由你們去告,那么多老板跑掉了也沒見得怎么樣,看你們能把我怎么樣。”
讓眾多鞋企老板不解的是,他們生產的鞋并無質量問題。李某只是做轉手生意,應該不會虧本。李某離了三次婚,前后有四任老婆,每個老婆有房有車。大家推測他可能是入不敷出,才想到騙錢一把。
受騙個案:倪老板越陷越深 被騙109萬元
來自陜西的倪老板和妻子5年前在吉隆鎮開辦了平利鞋廠。平日勤勞節儉,鞋廠生意較為穩定,現有20多名工人,生意好時會增加人手。
倪老板與李某的接觸較早,2007年開始有了生意的往來。初做生意時,李某比較講信用,只是到了2011年他開始表現異常。倪老板稱做生意就是“賭博”,因此想搏一下,繼續供貨給李某。*終越陷越深,109萬元的貨款難追回來,成為16家企業中拖欠*多的一家。
109萬元對于一家小型鞋企而言,絕非一個小數字。面對夫妻倆5年多艱辛創下的基業有可能付之東流,倪老板多次北上義烏追討貨款。當丈夫無功而返后,她的妻子再也坐不住了。雖然暈車,但還是兩次沿著丈夫的足跡,繼續北上赴浙江義烏找李某討要貨款。
李某能躲就躲,大玩失蹤游戲。或許是因為雙方合作較久,李某*終在他的店里見了倪老板的妻子一面,不過說幾句話就走了,倪妻依然無功而返。
109萬元的貨款追不回來,倪老板這樣的小型企業便無法償還鞋料款和支付工人工資。倪老板說:“如今在老鄉、朋友的支持下,企業勉強維持著。”
事件影響:帶來災難性打擊,已有3家倒閉
16家鞋企受騙,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3家企業倒閉,并引發連鎖反應。鞋料供應款和工人工資都處于拖欠狀態,導致影響社會穩定。
豪益鞋廠的羅老板坦誠表示,由于無力支付鞋料款和工資,自己在今年春節前后曾想一走了之。經過吉隆勞動所、工商所及相關部門的勸說下才*終放棄,*后通過貸款發給了工人工資。
記者調查了解到,李某之所以能在一兩年內讓16家企業受騙,與企業之間的信息閉塞不無關系。這些受騙老板多數在上當受騙后才知道,相互與李某有生意往來,而平時自己與誰做生意屬于商業秘密。
很多吉隆鞋廠,一張傳真的訂貨單就代替合同了,如此為日后雙方合作埋下隱患。按生意慣例,多是貿易公司或是訂單企業的業務員下單收貨,生產企業與下單企業直接接觸不多。此次受騙的一家鞋企老板甚至沒有見過李某一面。他說如果不是李某被抓,李某若找到他下單,他可能還會接單。當地鞋企主要通過老鄉、朋友介紹獲取訂單,此次受騙的16家企業老板分別來自湖南、陜西、江西和四川等省。
惠東的鞋企面臨欠款或老板跑掉的情形,通常應對辦法不多。某紙盒廠的龍老板十分無奈地說:“我去年跑單達23萬元,今年又跑了3單4萬多元。以后寧愿少做一些,也要擦亮眼睛,不能再給人騙了。”倪老板說,此次教訓太深刻了,接單時再也不敢大意了。
據了解,犯罪嫌疑人李某當時似乎早有準備,下單時訂單上并不簽字。但這并沒有引起鞋廠老板的足夠重視,因為按照當地生意慣例,多數情況下都是由訂單老板聘請的管理人員下單接貨,而對其老板知之甚少,只有上當受騙時才恍然大悟。
鞋企寄望:有一個平臺,受騙時能發出預警
惠東縣公安局經偵大隊長陳衛東日前對記者說:“接下來警方會進一步對案件加強審訊、追贓款等一系列工作。公安機關會依法依規,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盡*大能力挽回企業的損失。”陳衛東說,“同時也提醒所有的企業,在訂單生產過程中,還是要履行有關合同、協議手續。一旦發現異常,隨時可以報警,以防范于未然。”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合同詐騙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人是抓到了,這些老板們*擔心的是自己的貨款能否追回來,以期減少損失。
小型企業抗風險能力有限。經過此次磨難,鞋企老板們呼吁政府和鞋業商會,在搭建信用平臺和保障機制上能有所作為。豪益鞋廠羅老板認為如果能有一個平臺,當一家企業受騙能發出預警,就可避免更多企業上當;有了保障機制,企業能夠在危難時得到幫助,繼而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