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处破女www人鲁,亚洲无玛,国产bbaaaaa片,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大全电影国语版

百檢網首頁 我的訂單 400-101-7153

浙江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

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精神,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國家下達我省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簡稱碳強度)目標任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強化綠色低碳**,推動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端轉型,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浙江篇章作出積*貢獻。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碳強度比2015年下降20.5%,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氫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亞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能源體系、產業體系和消費領域低碳轉型取得積*成效;林木蓄積量達到4億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儲量達到2.6億噸,碳匯能力明顯增強;統計核算、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完善,低碳試點示范不斷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斷發展,公眾低碳意識明顯提升,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逐漸健全。

二、加快推進能源革命

(一)發展非化石能源。深入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以發展非化石能源為重點,推動能源結構低碳化。采取國際*高安全標準、*先進的核電技術,加快建成三門核電一期,開工建設三門核電二期、三期和浙江三澳核電,到2020年全省核電裝機容量達到900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適度開發甌江流域的大溪小溪干流、浙閩交界的交溪流域剩余水電資源,完成農村水電站生態修復和增效擴容改造300座,到2020年全省水電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加快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800萬千瓦和300萬千瓦,生物質(垃圾)發電達到110萬千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

(二)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加快電動汽車、軌道交通、船舶岸電發展,推行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提高社會電氣化水平,到2020年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33%。提高居民管道天然氣覆蓋率和天然氣居民用戶普及率,繼續推進工業領域“煤改氣”、車船“油改氣”,到2020年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0%左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

(三)優化利用化石能源。深入實施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到2020年控制在1.35億噸標煤左右。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城市建成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和非禁燃區分散燃煤鍋(窯)爐淘汰、改造工作,大幅削減散煤利用,基本杜絕燃煤無處理排放現象。積*推進煤炭低碳化利用,鼓勵使用潔凈煤以及高熱值煤。提高煤電用煤利用效率,降低電廠自用電率和碳排放,全省6000千瓦以上火電平均供電碳排放控制在780克/千瓦時以下。鼓勵能源相關行業開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浙江能源監管辦)

三、加快構建低碳產業體系

(一)發展低碳型產業。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和文化創意等八大萬億產業,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深入推進服務業強縣(市、區)培育、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和示范物流園區建設,加快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鼓勵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不斷壯大新興服務業。發展綠色貿易,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名優特產品出口,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十三五”時期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到2020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旅游局、省金融辦)

(二)推動傳統產業低碳化。到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2%,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趨于穩定。深入實施“四換三名”和“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推動紡織、服裝、皮革、化工、化纖、造紙、橡膠塑料、建材、有色金屬加工、農副食品加工和批發零售等“10+1”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加快推進節能技改和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促進傳統高排放行業碳強度持續下降。以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為重點,完善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為主的標準體系,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依法依規有序推進落后產能淘汰。以無證無照、無安全保障、無合法場所、無環保措施的企業(作坊)為重點,加大對“臟亂差”“低小散”塊狀行業的整治力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環保廳、省商務廳)

(三)發展低碳生態農業。堅持減緩與適應協同,有效控制農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加快推進有機養分和高效環保農藥替代、測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應用,減少農田氧化亞氮排放,到2020年農藥、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減少5%。選育高產低排放良種,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有效控制甲烷排放。深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現畜禽養殖污染物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嚴格落實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和畜禽禁限養區,調整畜禽養殖種類、規模和總量。深入實施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加大商品有機肥施用、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等技術推廣,改善耕地地力,糧食生產功能區內一等田面積達到50%以上。推進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到2020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整治達標率達到10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農業廳、省畜牧局)

四、積*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一)推動建筑低碳化建設和管理。在城鄉規劃和建設中貫徹低碳理念和要求,積*探索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化模式。防止大拆大建,從源頭上控制建筑的碳排放量。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和住宅全裝修,實現中心城區新出讓入或劃撥土地上的新建住宅全裝修。深入實施新型建筑工業化,完善并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加快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到2020年實現全省城鎮地區新建建筑一星級綠色建筑全覆蓋,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占比10%以上。著力推進既有建筑低碳化改造,力爭到2020年累計完成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00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1800萬平方米。以大型公共建筑場館和機關辦公建筑為重點,開展屋頂墻面綠化、地源熱泵等節能改造,強化建筑低碳化運營管理。因地制宜推廣余熱利用、高效熱泵、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綠色建材、綠色照明、屋頂墻體綠化等低碳技術,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建設廳、省機關事務局、省能源局)

(二)建設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省試點建設,加快建設客運專線和城際軌道交通,大力發展綠色水路運輸,促進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隙銜接,發展低碳物流,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推動航空、航海、公路運輸低碳發展,力爭到2020年公路營運車輛、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分別下降5.5%、3.4%,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3%。全面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和建設,加強步行和自行車專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統建設,鼓勵低碳出行,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5%以上、大城市達到35%以上、中小城市達到25%以上。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混合動力、天然氣等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到2020年節能環保型營運客車、公共汽車占比分別達到15%、40%。加快充電(加氣)基礎設施建設,至2020年建成充電(加氣)站1000余座、充電樁21萬個以上。(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民航浙江安全監管局)

(三)促進廢棄物低碳化處置。創新城鄉社區生活垃圾處理理念,積*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提升廢水廢棄物處理和循環利用水平,有效減少廢棄物處理溫室氣體排放。深入推進“五水共治”,鞏固提升剿滅劣Ⅴ類水成果。提升工業污水低碳化處理水平,重點加強造紙、化工、食品等行業污水處理過程中甲烷回收利用。加大城鎮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力度,逐步實現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積*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和保護。加強城鄉垃圾源頭分類和統一收集,努力構建收集、利用和處理相銜接的收轉運體系。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深入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發展垃圾焚燒和甲烷發電,減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鼓勵開展填埋氣體收集利用及再處理工作。(責任單位:省農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水利廳)

(四)倡導城鄉居民低碳消費。樹立綠色低碳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弘揚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摒棄粗放型餐飲管理方式,鼓勵使用低碳餐飲設備,推廣食品低碳處理技術,實施餐廳環保節能改造。引導民眾轉變消費觀念,推行“光盤行動”,遏制食品浪費。倡導低碳裝修、低碳生活,推廣普及節水、節能器具,科學合理使用家用器具,反對過度包裝,強化階梯水價、階梯電價、階梯氣價的運用,引導居民自覺減少能源和資源浪費。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鼓勵民眾采用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拼車、搭車等低碳出行方式;購買小排量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旅游局、省物價局)

五、著力構建低碳空間格局

全面推進全省城鎮空間結構、功能結構、規模結構優化完善,打造以四大都市區為主體、海洋經濟區和生態功能區為兩翼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推進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推廣開化縣等地“多規合一”的經驗,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根據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和7個省域中心城市的城鎮空間布局和功能等級,加快推動城市化與低碳化深度融合。以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為核心,科學謀劃海洋經濟區建設,強化海洋資源有序開發、生態利用和有效保護,加強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增強海洋碳匯能力,打造藍色生態屏障。突出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統籌推進環境保護、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城鎮建設,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推進森林擴面提質,提升森林碳匯潛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林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局、省旅游局、省海港委,相關設區市政府)

六、加強低碳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一)推動低碳技術研發。在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林業、海洋等重點領域,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創新。圍繞協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有針對性地推進清潔生產、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捉、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環境監測預警等技術的開發,不斷提高溫室氣體排放防控的科技支撐能力。統籌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產業化示范專項和科技平臺建設計劃等,協調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等相關科技資源,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推進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科技攻關。(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氣象局)

(二)推廣應用低碳技術產品。著力加強低碳技術申報和應用,建立低碳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鼓勵企業申報國家重點低碳技術(產品)。篩選一批減碳效果好、實用性強的產品和技術加以推廣應用。推進一批半導體照明、光伏發電、分布式冷熱電聯供、碳捕捉、碳封存等節能低碳試點示范工程。在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高排放行業,實施一批節能低碳技術和標準化示范項目。在新能源、農林、水處理、新材料等領域,選擇一批低碳水平**的技術、標準產品和企業,面向國內外進行推廣宣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質監局)

七、深化低碳發展試點

(一)創建***低碳試點示范。杭州、寧波、溫州3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要繼續深化探索,注重總結經驗,加強推廣復制。嘉興、金華、衢州3個國家低碳試點城市要全面實施試點工作方案,確保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并取得預期成效。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秀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個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要深入推進創建工作,積*探索工業園區的低碳發展模式,努力爭創***示范園區。(責任單位:相關設區市政府)

(二)推進省級低碳試點工作。深化省級低碳城市、縣(市)、城鎮、園區、社區等試點工作,加快建立省級低碳發展試點示范體系。啟動低碳企業試點工作,繼續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地區、單位開展省級低碳發展試點。探索建立低碳試點評價機制,打造一批具有先進低碳發展水平的典型模式。推動各類省級低碳試點單位開展體制機制創新,積*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核算制度、目標分解考核制度、碳排放形勢分析制度等低碳發展制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設區市政府)

(三)探索開展其他各類試點。在條件成熟的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生態功能區、城鎮等探索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積*創建國家低碳產業示范園區、國家低碳城(鎮)試點、國家低碳示范社區試點以及低碳商業、低碳旅游、低碳企業試點。開展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試點,研究建立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產品評價體系。以強化金融支持為重點,推動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旅游局、省金融辦,相關設區市政府)

八、積*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一)夯實碳交易工作基礎。建立健全企業碳報告制度,研究制定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辦法等,完善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復查工作體系,引導企業逐步建立碳排放臺賬制度。推動碳交易納入企業有序參與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實施應對氣候變化低碳大數據示范工程,建設溫室氣體清單管理系統、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系統、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系統等,形成全省統一的氣候變化研究交流平臺。開展多層次的能力培訓,提高市縣發展改革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提升企業參與全國碳交易和碳資產管理的能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省法制辦,各設區市政府)

(二)推進碳市場建設工作。根據國家確定的配額分配方法和標準,開展重點行業的碳配額分配方法研究,制定配額分配方案,建立配額預發、預留和調整機制,探索建立配額管理體系。按照國家工作部署,適時開展配額試分配和預分配工作。加強對配額登記、流轉、變更、履約等環節的管理,引導企業加強碳資產管理。依據國家出臺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及市場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規定,落實各方職責,明確監管措施。加強對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投資機構、核(復)查機構、交易機構等責任主體的監管,完善監測、報告和核(復)查制度以及第三方機構管理規則等,切實維護市場交易秩序。(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設區市政府)

九、務實開展國內外合作交流

(一)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圍繞服務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結合國際優勢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大力推進低碳項目合作。積*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組織有關企業和單位參與氣

候變化南南合作活動,推動我省優勢產業、低碳技術和產品走向國際市場。依托省氣候變化研究交流平臺,廣泛征集省內優秀企業、產品、技術和案例,建立健全數據庫和展示平臺,為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提供技術支撐。在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同步促進低碳企業、產品和技術“走出去”“引進來”。(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外僑辦)

(二)深化國內交流合作。深化與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等科研院所、高校在碳交易能力建設、技術標準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增進與國內兄弟省市的交流,學習借鑒試點先行地區在碳交易、低碳試點、低碳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依托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開展常態化的交流合作活動,提升區域綠色低碳發展的層次和水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繼續發揮好省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籌協調和監督落實職能。各設區市要把碳強度降低目標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政府工作報告,制定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完善工作機制,逐步健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監督和管理體制。省級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切實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設區市政府)

(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繼續實施設區市碳排放強度控制,“十三五”期間,杭州碳排放強度下降25%,寧波、紹興、衢州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3%,湖州、嘉興、金華、舟山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1%,溫州、臺州、麗水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18%。進一步完善碳強度考核體系,加強對設區市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完成情況的評估、考核,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責任單位:省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設區市政府)、

(三)完善統計核算制度。完善省級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指標體系和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制度,強化能源、工業、農業、林業和廢棄物處理等相關統計,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和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能源碳排放年度核算方法和報告制度,提高數據質量。常態化推進省市縣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加強清單應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各設區市政府)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據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需求,加大財政預算內資金的支持力度。謀劃設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綠色產業基金,完善氣候投融資機制,積*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手段,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圍繞“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和任務,切實加強資金保障,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金融辦、省國稅局、浙江銀監局,各設區市政府)

(五)加大低碳宣傳貫徹。依托學校和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普教育和宣傳。組織開展全國低碳日、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培訓等活動,打造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宣傳貫徹平臺。探索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公眾參與機制,在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工程決策等領域,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營造積*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社會氛圍。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客戶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飾有限公司
  • 浙江圣達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長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電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疊貿易有限公司
  • 上海紐特絲紡織品有限公司
  • 無錫露米婭紡織有限公司
  • 東方電氣風電(涼山)有限公司
  • 寧波圖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蘇力之創特種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相關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行業熱點

百檢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义马市| 老河口市| 枣强县| 山阳县| 阳曲县| 宁化县| 延川县| 金塔县| 磐石市| 邹城市| 色达县| 甘洛县| 平昌县| 绵阳市| 江西省| 宜丰县| 开化县| 松阳县| 宕昌县| 遵义市| 昌邑市| 荥阳市| 辽中县| 陈巴尔虎旗| 万荣县| 武功县| 龙州县| 嘉善县| 神池县| 广州市| 萝北县| 乐东| 梅州市| 子长县| 庐江县| 原平市| 长沙县| 青铜峡市| 徐闻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