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產值*高時達40多億元、占到全國1/4市場份額的支柱產業,因嚴重污染被鐵腕整頓后,會給當地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水頭制革業積*轉型,巧妙延伸出了皮件皮具產業和寵物用品產業,去“舊皮”做大做強了“新皮”,經濟仍顯勃勃生機。
據水頭鎮經濟發展辦提供的數據,皮件皮具企業近年逐漸發展壯大,已成為水頭**大支柱產業,占到全鎮工業產值的一半左右,水頭皮帶也被列入溫州市首批專業商標品牌基地。即便在目前這種經濟形勢下,今年1-9月份,水頭工業總產值達51.7651億元,而皮具皮件產業產值為29.0785億元,同比增長8.98%,寵物用品產業產值為6.18億元,同比增長12.53%。如今水頭皮帶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寵物用品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正因為這兩大產業的發展壯大,水頭順利從制革業的整頓中轉型。
同為制革產業聚集地之一的騰蛟鎮也是如此。1-9月份,騰蛟鎮包括寵物制品在內的皮革類生產總額達7.7億元,另外,還興起了皮具文具類產品(包括皮件、皮具),產值超3億元,同比增長了9.5%。
目前,水頭已有300多家皮件皮具企業,20來家寵物用品企業,奮起、樂博等皮件皮具企業和佩蒂、源飛等寵物用品企業正在走向品牌化發展。騰蛟目前有皮件企業20多家,皮具文具企業50多家,寵物用品企業5家,文森皮具、圣偉寵物用品為代表性企業。
源飛 九個月產值已超去年全年
“前9個月,公司產值達1.4億元,總產值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溫州源飛寵物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群介紹,保守估計,今年產值至少可達到1.5億元。
走進源飛的樣品車間,狗咬膠、狗帶等寵物用品擺滿了整整一層樓,分十多個大類,每一類又有100多種產品。陳群說,源飛的產品種類齊全,這是贏得市場的關鍵所在。
雖然產值一直在增加,但是產品附加值一直不高。陳群說,這是因為公司目前主要做貼牌代加工,沒有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就沒有影響力。所以,他認為,雖然品牌建設的投入很大,但卻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企業呼聲
寵物用品企業利潤很低,但是地方稅收太高。希望在企業艱難的時候,地方政府能夠減免部分相關稅收。
樂博 對皮帶行業的發展很有信心
近日,溫州樂博皮件有限公司搬入了新廠房。樂博皮件主要以生產皮帶為主,今年以來,樂博以10%的速度增長,預計今年產值2000萬元,年產皮帶超200萬條。
在水頭,樂博的生產規模屬于中等水平,也代表了絕大多數的皮帶生產企業。
雖然當前的經濟環境讓很多企業叫苦,但樂博公司董事長曾國架對皮帶行業的發展還是很有信心。“目前,包括皮帶生產在內的加工制造業整體利潤普遍比較低,但是就從樂博來看,維持企業正常運轉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用心去經營,把皮件這行業做強做大還是很有希望。”
企業呼聲
招工難,希望當地政府建設好廠區配套設施,幫助企業一起改善員工生活、住宿環境,緩解企業招工難問題。
圣偉 出口額同比增加97.23%
根據騰蛟鎮統計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1-9月份,平陽圣偉寵物用品有限公司產值同比增長了97.23%,預計今年年產值可以超1億元。
走進圣偉公司,各個車間、倉庫等顯得十分緊湊,連院子里都放著一些生產用的架子。公司總經理楊永聽介紹,從2005年成立以來,主要做貼牌代加工,在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圣偉也十分注重產品品質的提升。
今年年初,楊永聽花了近一年時間對廠區進行整頓。現在,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觀光者,到生產車間都需要經過一套消毒程序。在嚴格的生產標準下,圣偉也拿到了國內ISO22000認證。此外,楊永聽還請了專業機構,建立完善的生產標準,圣偉寵物用品拿到了英國零售商協會行業(BRC)認證。有了BRC認證,產品就可以進入國際超級市場銷售,這也帶動了產量持續增長。
“生產很忙,目前已經安排到了明年1月份。” 楊永聽說,現有的生產規模實在太小,之前還拒絕了近三分之一的訂單。
企業呼聲
圣偉成為平陽縣農業龍頭企業,但是從來沒享受到有關農業企業的優惠政策,希望政府讓政策盡快落地。此外,土地問題也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希望政府部門幫助解決。
文森 不做貼牌只做品牌
近日,有不少商人找到平陽文森皮具有限公司,要代理文森的皮帶產品。這些商人基本都是在市場購買到“卡樂·文森”品牌后慕名前來,而“卡樂·文森”就是文森皮具的一款主打品牌。
“文森皮具一直在走品牌路線,這幾年銷售在穩步增長。”公司行政負責人吳少慧介紹,從2003年開始創業,文森一直就做自己的品牌,走了一條和周邊同行不一樣的路子。剛開始幾年,公司因市場還未打開,又拒絕代加工模式,訂單不多,日子確實很難熬。但隨著皮帶的款式和質量都受到客戶的認同,品牌越賣越響,銷售量也在持續增長。今年前三季度,文森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同比增長了近110%。現在,文森皮具在義烏、溫州、廣東、新疆等地開出了有自己品牌的直營店,
扎根國內市場后,一些國際客戶也主動找上門來。在國際市場上,文森還是堅持打“卡樂·文森”牌子,走品牌銷售路線。現在,“卡樂·文森”的產品已經遠銷迪拜、巴基斯坦等地,外貿出口也在持續增長。
企業呼聲
希望由政府出面,建立國內外溫商的交流平臺,借用強大的溫商網絡,促進溫州本土品牌走出去。
產業名片
皮件皮具:伴隨著制革業的發展而興起,于近兩年迅速發展,主要集中在水頭,共有300多家企業,去年年產值37.43億元,產品以皮帶為主,占國內市場份額達6成以上。騰蛟也為主要集聚地之一,去年年產值超3億元。
寵物用品:發端于上世紀90年代初,主要聚集在水頭及騰蛟,以水頭為主。水頭目前共有此類企業20來家,去年年產值7.95億元。產品主要為狗咬膠等寵物用品、玩具,占國內市場份額6成以上。
記者手記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悄然間,全國規模*大的皮革加工基地水頭和騰蛟,已換了種容顏走在兩個鎮上,已很少能聞到當初制革企業林立時避無可避的臭氣,小河小溪雖未見清水潺潺,但也正在恢復本來面目。
換了種容顏的“中國皮都”也換了種活法。就在平陽鐵腕整治制革業期間,遼寧阜新被中國輕工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確定為全國**“承接轉移中國制革示范基地”,作為沿海和發達地區制革業有序轉移的落腳地,阜新以及其他將陸續成型完善的制革基地,其制革產品市場份額已逐漸趕超甚至取代水頭、騰蛟的制革產業。這就意味著,水頭、騰蛟的這塊“中國*大的皮革加工基地”牌子實際上將要易主。
但在與水頭、騰蛟兩地政府相關人員、企業家的交流中,卻鮮有聽到對這個產業市場份額被趕超、取代的恐慌、抱怨等情緒,反倒有一種卸下包袱后的輕松。
對于兩鎮來說,制革產業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確實帶來了巨大的污染包袱。制革污染導致鰲江水質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黑水臭氣讓江南水鄉成為污染重災區。2004年起,平陽縣全面推進制革業整治,直至去年出臺鐵腕政策,力爭在兩年內實現全縣“無制革”的目標,徹底卸下這個包袱,倒逼產業轉型。
如今的“中國皮都”,支柱產業已由制革轉變為皮件皮具、寵物用品兩大產業。這兩大產業原先只是制革業的衍生物制革的成品皮生產皮件皮具,下腳料制造寵物用品,在制革業全面整頓之前,這兩個產業整體規模、企業數量與制革業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全面整頓開始后,找不到新路子或舍不得離開的制革企業主,就順勢進入了這兩個產業,沒想到卻推動了這兩大產業迅速發展。如今,這兩大產業產值已超越高峰期的制革業,而隨著企業產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前景更為看好。
制革產業的“下馬”,新產業的迅速崛起,一方面是源于制革產業為新產業打下的基礎,另一方面應該歸功于兩鎮企業家面對變革不抱怨、不茫然,積*尋找新方向的心態,如接受拜訪的樂博、文森、圣偉等企業對未來都充滿信心。兩鎮政府也在發展兩大產業的產業園區,出臺扶持政策,引導企業整合重組、做強做大,希望 “中國皮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展現全新的內涵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