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做內銷或電子商務才是出路
贏周刊: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今年初表示,特別要防止經濟形勢好轉時,傳統發展模式的“復歸”,要堅定信心,科學謀劃。對當下的東莞鞋企來說,訂單的回暖已近在眼前,但企業應該如何沖破傳統,進行轉型升級,防止傳統模式“復歸”?
張華榮:傳統的觀念在很多企業家中是根深蒂固的。現代企業,就管理模式來說,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機制和企業文化;就企業的營運來說,應該不只是做產品,而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戰略發展的角度來說,應該打造自己的品牌。傳統的很多習慣是很好的,大家要保留;但是,傳統的保留下應該有創新的思維。
在2006年之前,我都覺得我的企業很不錯,但是這幾年經常出外上課,我發現自己保守了,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改進。我們企業現在有專門的團隊去開拓內銷市場,創造內銷的品牌。我跟那個團隊說,現在不是靠規模的時候;如果你有自己的產品做內銷或者嘗試電子商務市場,雖然目前可能利潤不多,甚至可能虧本,但是從長遠來看,你就擁有了進入這個市場的資格。
黃冠球:雖然金融危機*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是這場危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保持競爭力是企業有序經營的根本,我們看到在市場重新洗牌的過程當中,一批優質的企業實現了增長,市場的份額不斷地擴大。相反,一些簡單的加工企業,雖然目前生產環境有所好轉,訂單增加,但企業的經營環境不容樂觀。
市場不穩定、生產成本上漲等因素,對傳統制造業的挑戰有增無減。我認為擺在企業面前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將企業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這樣企業才可以維持生存。但是再過幾年,企業同樣會面臨今天的問題,而且要找到像東莞一樣產業配套、條件完善、成熟的地方也是非常不容易,顯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是扎根東莞,實實在在地升級轉型,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才是企業正確的選擇,也是企業界普遍的共識。
林平凡:我覺得無論作為一個地區的企業,還是作為一個地區的產業,沖破傳統的關鍵在于繼承與創新之間的權衡,而且要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沖破傳統。鞋業在東莞已經扎根了,有200多萬人從事鞋業或者鞋產業鏈上的產業。鞋業是東莞*大的產業之一,但是恰恰是傳統的產業。沒有一個產業是不好的產業,而且人人都要穿鞋,這蘊含著很大的市場,目前的關鍵是東莞的產業應該如何提升鞋業,在原來的競爭力基礎上重筑東莞鞋業的核心競爭力。
[next]
吃透政策就是吃下“定心丸”
贏周刊:政府的宏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走勢。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如何學會利用政策?企業和政府之間應該如何更好地銜接?
張華榮:華堅在行業里面具有代表性,我本身也是東莞鞋業協會的常務副會長,所以接觸和理解的政策比較多。產業科技政策扶持里面,華堅拿到的扶持資金就有100多萬。但是很多企業對政策不關心,錯過了很多這樣的扶持。
我建議有三條途徑:**,工商稅務的很多政策,應該打包進行廣泛宣傳。第二,行業協會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把實實在在的政策了解后,宣傳給各相關會員單位。第三,很多企業其實是由外地的企業家來東莞開設的,他們擔心需要有關系才能拿到扶持政策。事實上并非如此。
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一定要了解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政策,這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才能像吃了“定心丸”。
贏周刊:企業要學會看政府的“眼色”,那么,政府眼下又將有什么舉措?
黃冠球:雖然升級轉型的主題是企業,但是政府責無旁貸。升級轉型的核心是實現企業發展的形態由生產車間向企業總部的轉變,推動產品加工由低向高的發展,不斷地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推動產品鏈條向研發,從加工制造向研發、設計、營銷服務兩端拓展;推動企業經營從單純的貼牌加工向自主品牌營銷轉變,推動企業由注重外銷向內外銷并重轉變。
今年,我們將扎扎實實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推動1000家加工貿易企業轉型;二是推動1000家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需;三是推動1000家加工貿易企業提升生產力水平。推動企業升級轉型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特別是媒體廣泛宣傳,凝聚社會各界的共識。
林平凡:其實,東莞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政策,一直走在全國的前面。有些政策出來之后,執行力度一直是難題,我有個建議,這些執行的過程是否可以請中介機構來幫忙?作為企業,既要跟政府聯系,又要忙企業的營運管理,這些都比較麻煩。通過中介機構的介入,既可以把事情辦好,又可以推進政策的實施力度。
[next]
企業真心愛員工才能留住人
贏周刊:*近整個珠三角都發現招工難的問題重新凸顯。東莞鞋企在升級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平衡發展與人才的問題?
張華榮:生意就是博弈。企業要跟行業中大大小小的企業博弈,你要有優勢才能生存。在工人方面,我們更是跟其他產業去競爭,甚至是跟全國的勞動市場區博弈。所以,招工難,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招工難,**難在企業自己對用工問題要有正確認識,自問是否進行了自我改善。只要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和精神環境,自然就會穩定工人。只有真正尊重并關愛產業工人,讓工人愿意且能夠在東莞落地生根,工人、管理者都能相對穩定,企業才能永繼繁榮。
其實,華堅在贛州的工廠,我們也覺得招工不好招。所以我覺得,問題不是招工難,而是留住工人難。這問題就在于干部是否付出真心關愛員工。
東莞是全世界鞋業*密集的地方,沒有一個鞋業的職業學院,這是我們行業的遺憾。我今天表態,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把東莞制鞋學院創辦起來,請給我們一點時間。
[next]
企業培訓員工可獲政府補貼
贏周刊:對于企業很頭疼的招工難現象,政府有沒有什么好的扶助政策?
方見波:我們要讓外來的員工覺得在東莞有奔頭,希望成為東莞人。產業工人也需要有一種歸屬感,就有一種安家落葉的感覺,才能留得住更多工人,在這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戶籍政策,戶籍政策在勞動人事部門出的政策基礎上。政府在制定吸引外來員工長期留在東莞、扎根東莞的政策,這些政策是漸進式的。
其實,勞動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都有一系列的做法,東莞市設立的10億元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中,員工參加由勞動部門認定的一些培訓機構進行職業培訓,政府可以給予50%的資助。在職業培訓方面,去年政府還初步探討,以華堅集團為行業龍頭,利用現有的企業資源,建立鞋業職業培訓基地,目前這項工作還在進一步探討中。
贏周刊:要長遠地解決招工難問題,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林平凡:招工難本身就是一個難題。*近的招工難問題,**應該讓省級政府看到轉型升級有沒有成功?對于企業來說,目前處于兩難的位置,政府沒有支持的話,很難繼續下去。招工難說明了人才的流向,以前人才都是從西北往東南飛,現在,在全國經濟發展水平趨于均衡化的情況下,人才就不一定要東南飛了。
我認為有兩個方法可以解決招工難的問題:**,*終還是要實現轉型和升級,減少對一般勞動力的需求,轉向高層次的整體資源需求。第二,政府有必要組織一些勞動力到我們有用工需求的地方。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