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10-31
標準簡介
LY/T 1662的本部分規定了數字林業中森林資源非空間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本部分適用于數字林業中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一類調查)、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二類調查)及作業設計調查(三類調查)的數據的收集、分類和數字化存儲,也可作為森林資源管理、資源環境信息系統建設等工作的參考標準。前言
LY/T1662《數字林業標準與規范》分為11個部分:---第1部分:森林資源非空間數據標準;---第2部分:林業數字矢量基礎地理數據標準;---第3部分:衛星遙感影像數據標準;---第4部分:林業社會經濟數據標準;---第5部分:林業政策法規數據標準;---第6部分:林業文獻資料數據標準;---第7部分:數據庫建庫標準;---第8部分:數據庫軟件規范;---第9部分:數據庫管理規范;---第10部分:元數據標準;---第11部分:退耕還林工程數據標準。本部分為LY/T1662的第1部分,參考了GB/T14721.1-1993《林業資源分類與代碼森林類型》、LY/T1438-1999《森林資源代碼 森林調查》、LY/T1439-1999《森林資源代碼 樹種》。本部分納入并調整了LY/T1438-1999《森林資源代碼 森林調查》、LY/T1439-1999《森林資源代碼 樹種》中適用的內容,與LY/T1438-1999《森林資源代碼 森林調查》、LY/T1439-1999《森林資源代碼 樹種》相比主要變化如下:本部分對數字林業體系中森林資源非空間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進行了規定。適用于數字林業中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一類調查)、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調查)及作業設計調查(簡稱三類調查)數據的收集、分類和數字化存儲,也可作為森林資源管理、資源環境信息系統建設等工作的參考標準。本部分在廣泛參考現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前提下,目前將森林資源數據分為13個類目,并用兩位數字作為類目標識碼,在此基礎上采用層次編碼與順序編碼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編碼。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林業從木材生產向生態環境建設目標的轉變,原有對森林植物按利用類型和林型分類的主要樹種及樹種組的記錄體系,可能使同一樹種在不同的利用類型組中出現,不能滿足數據項編碼的**性要求,因此本部分規定此類數據按植物分類學的科、屬、種分層和編碼。目前包括了LY/T1439-1999《森林資源代碼 樹種》類目中的全部的條目,并增加了部分喬木、灌木、草本、竹類條目,使該類數據目前包括103個科、268個屬、1510個種。為了便于使用,該類數據按科、屬、種的中文名漢語拼音順序進行排列管理。由于各地在森林資源調查中對樹種組的分類不統一,難以滿足**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所以本部分不再劃分主要樹種組。本部分的附錄A 至附錄N 均為規范性附錄。本部分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提出。本部分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歸口。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陸元昌、雷相東、張會儒、洪玲霞、劉丹、國紅。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