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相對于“互聯網+產品”、“互聯網+服務”和“互聯網+制造”的實踐應用,互聯網環境下的質量管理新理論、新模式和新技術研究總體上不夠。為此,我們要加快對“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探索,開展互聯網環境下的全面質量管理活動,這將有利于重塑質量創新體系、激發質量創新活力、創新質量管理模式和建設質量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新舊動能持續轉變,實現提質增效升級發展。
“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
“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是指組織在信息化環境下,圍繞質量為本發展戰略,基于全員參與、全方位的互聯網平臺和物聯網技術,以數據為核心,連接顧客、組織與供應商等運營全過程,使組織和利益相關方受益的可持續成功的管理途徑。其內容主要包括:
組織環境:在信息化、互聯網時代,準確把握組織的定位,為實現組織愿景確定戰略重點;
質量戰略:組織把“質量為本”作為基本戰略,提質降本增效,提升質量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員:組織全體員工參與,從*高管理者到一線員工,*高管理者是全面質量管理的**責任人;
全方位:包括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質量與計量標準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能源與環保、信息與知識管理等組織管理維度;
全過程:包括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等,產品維度包括研發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制造、物流倉儲等價值鏈維度;
可持續成功:使組織以及利益相關方從組織的全面質量管理的成功中獲得預期結果。
“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架構
為了詮釋對“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概念的理解,我們搭建出“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的架構(見圖1。
1.預期目標
互聯網信息化時代與質量相關的預期目標有:
產品質量指數(PQI,除了經典的缺陷率、質量報告、關鍵質量特性、過程能力、不符合報告等質量指標以外,還包括與規定相一致、簡單而良好的設計、復核與入門核實、校驗和確認、批次接收率/不良率、可追溯性等質量指標;
風險管理指數(RMI,RMI 能基于以下目標來確定:企業業務戰略目標中覆蓋風險管理的百分比,現有和新產品的風險優先數,超過組織風險胃納的現有風險等級的數量,由于不恰當的風險削減導致法律問題的數量,以及無效風險管理導致的經濟損失的數量;
安全保證指數(SAI,包括數據安全、信息技術安全、人身安全、業務連續性/災難恢復等指標;
供應商質量管理指數(SQMI,SQMI 能基于以下關鍵目標確定:
評價和符合性的滿足、履行訂單(如:質量及按時交付、按時交貨率、供應商評估(如:靈活性、創造性、目前發展水平及合作關系、維護費用(審核、運輸和其他管理費用;
自動化/數字化指數(ADI,自動化可減少差錯、一致性/穩定性、采納新技術、提高生產率、保持競爭力。自動化能在過程、產品、支持體系和信息管理等關鍵區域被測量。
2.數據
依據數據做出決策,已成為質量改進的核心。很多*近更新的標準再次強調基于證據決策的重要性,更有很多成熟的企業掌握了傳統數據并開始利用大數據。
“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要求以數據為核心,同時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數據量:來自互聯設備的數據量會更大,需要特殊的處理方法,如數據庫;
格式多樣性:包括系統收集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等三種類型的數據,其中結構化數據*為有序(CAPAs,質量事件,非結構化數據毫無條理(例如語義數據、傳感器和互聯設備的數據,半結構化數據沒有形成結構但曾經應用了結構(例如元數據標簽;
即時處理速度:企業收集數據的速度;
真實性:數據的準確度;
透明度:無論數據儲存在哪里,誕生于何種App,都可以獲取使用。
3.分析
分析解鎖了數據內包含的意義,應該考慮以下因素:
大數據預測性分析能力:建立預測模型并比較輸出,使用統計工具和方法,投資信息可視化工具,適當時采納并分析大數據模型,預測性分析可以讓質量管理部門根據可視化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結果做出預測性判斷;
可視化分析能力:不管是對數據分析專家還是普通用戶,數據可視化都是數據分析工具*基本的要求,可以直觀展示數據;
語義引擎能力:由于非結構化數據的多樣性帶來了數據分析的新挑戰,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去解析、提取、分析數據,語義引擎需要被設計成能夠從“文檔”中智能提取信息;
數據挖掘算法:數據挖掘就是給機器看的;集群、分割、孤立點分析還有其他的算法能讓我們深入數據內部挖掘價值,這些算法不僅要處理大數據的量也要處理大數據的速度。
向“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方向發展的企業,應該在建立數據策略之后或同時建立自己的分析策略,強大的分析如若去分析真實度低的數據,也會得出真實度低的觀點。
4.物聯網與事物分析
解釋物聯網(連同IIoT和AoT和相應的分析方法,使質量和可靠性專業人士能夠更好地利用大量的高速數據監控流程、產品和客戶滿意度。
5.連接(連通性
“連接”是指信息技術(IT和運營技術(OT之間的聯系,為流程提供來自連接的人員、產品和設備的實時反饋,涉及的重要應用包括互聯產品、互聯實驗室、互聯供應鏈、互聯操作和互聯工人。
“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必須考慮以下因素:區分來自聯網設備(IoT的流式數據和來自離散流程的數據;評估分析“高容量”、“高速”數據與“低容量”、“低速”數據的方法;了解分析“靜止數據”、“運動數據”和“邊緣分析”的正確方法;認識機器學習對于預測模型的重要性。
6.過程
組織不斷提高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質量提升能力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目標,實現目標的關鍵是過程主要包括:
一是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產品和服務,以及研發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制造(服務提供、物流倉儲和交付等組織經營價值鏈維度;
二是基于互聯網的組織(信息資源、人力資源、設備設施等;
三是基于物聯網的組織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在線優化和人工智能等監測改進和優化過程。
7.移動APP
交互App推動全面質量管理新發展。近年來,企業推出了混搭App,將多種來源的內容(視頻、天氣、文本、日程等合成為一個統一的視聽界面。這種趨勢對質量而言非常重要,它觸及到了管理和操作的各個方面,涵蓋多個來源的數據流。
8.管理體系
企業質量管理系統是質量管理活動的樞紐,為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連接質量過程、提升數據準確性、提供集中分析、確保合規性以及促進共同App內的協作提供了可量化的解決方案。
一個良好的管理體系不僅應建立過程、開始改進或建立文件化的程序,還應:
建立基于良好的管理原則;
支持經營戰略的落實;
為實現組織已確定的戰略目標而運行;
基于整體、系統的方法;
整合組織經營范圍,使其相互協調;
完善組織經營模式、資源和信息鏈接,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以推動組織可持續發展;
推動組織走向持續成功,從而使組織達到*佳運行、獲得*大效率和盈利;
為確保組織成功地實現其戰略和目標,以支持和實施每一階段的戰略舉措和目標。
相關政策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時,明確提及“質量**”和“質量強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全面質量管理,加強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管理,提質降本增效。為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研究:
試點開展相關產業的聯盟認證
通過聯盟認證制度的建設,圍繞農產品食品藥品、消費品、裝備制造、原材料、建設工程、服務業、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探索“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的行業聯盟認證試點。著重在這些行業和領域中選擇具有管理體系升級基礎的獲證企業開展試點認證,培育“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的示范企業,推動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
探索“互聯網+過程認證”的新模式
考慮到“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的架構特點,在目前國內已經比較成熟地開展體系認證、產品和服務認證的基礎上,完善認證模式,開展過程認證。尤其針對智能制造水平比較高的企業(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處在綜合集成和協同創新階段開展企業質量能力(研發創新能力、生產管控能力、供應鏈管理、經營管控能力、財務管控能力、用戶服務能力提升的過程認證,并在此基礎上試點開展研發平臺、生產方式、服務模式等管理機制的過程、方式和模式認證,有效助推質量提升。
研究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評價機制
在加強“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的建設過程中,關注物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特別是關系到“互聯網+全面質量管理”有效運行的“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在線優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有效和準確使用,建立并完善相關行業適宜的標準制定,探索技術標準化水平評價制度建設并進行標準化程度的評價,促進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水平不斷提升。
分層面創建大數據和云平臺
在分層面建立數據庫的基礎上,為廣大企業廣泛開展質量風險分析與控制、質量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體系升級等活動提供數據支持;發揮云平臺的作用,服務中小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有效推行精益生產、清潔生產等高效生產方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