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酸堿理論大師”羅伯特·揚(Robert O·Young被罰1.05億美元的消息,讓“酸堿體質理論”之爭再次進入人們視野,一年前還在朋友圈傳播這一理論的“信奉者”,開始有些不知所措。 ?
國內自稱“提出酸堿平衡理論**人”梁雙林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梁雙林公司官網對梁雙林的簡介中提及,他是我國“人體健康與酸堿平衡”理論的首位倡導者
?
媒體的質疑讓他有些難以接受,一度在其公司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掛出聲明,并提出通過酸堿平衡達到健康,不是偽科學,是有理論依據的,聲稱要對報道新聞的媒體發律師函。
?
11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再次查看其官網時,這封道歉信和原本掛在網頁右側的媒體正面報道一同消失,一份新的聲明,言辭相對柔和,在正文中提到“理論對與錯可供大家討論與商榷……”、“市面上某些企業利用‘酸堿平衡’理論宣傳自己產品的一切行為與我公司無關”……
▲梁雙林公司官網11月15日發表的新聲明
?
11月21日,紅星新聞記者再次打開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官網,上面顯示網站在維護中,暫時關閉。
▲11月21日,梁雙林公司官網顯示暫時關閉
?
在酸堿平衡理論風行國內的20年里,由這一理論衍生出的產品包羅保健品、食品、洗護用品等多個大類,如今,部分企業已因虛假廣告宣傳受到處罰,而一些產品,也高居消費者投訴榜榜首。
?
壹
【理論興衰】
從“甲殼素大王”到國內“酸堿平衡**人”
?
東海往東更遠處,“酸堿體質”理論倡導者羅伯特遭到了天價罰款,消息傳過來,讓國內“人體健康與酸堿平衡”理論的**位倡導者梁雙林站到了風口浪尖。
?
“**人”稱號,曾經的光環,現在成了負擔。梁雙林1992年升任啟東甲殼素廠廠長,推出了新型的鰻魚飼料添加劑,讓鰻魚食欲和免疫功能大增。之后他成功 “加冕”“中國甲殼素大王”。
?
水產養殖不是梁雙林*終的追求。據《新世紀周刊》報道,上世紀90年代末,他開始致力于保健品開發,在一次專訪中他就提到,研究中發現甲殼素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幫助,“因為它帶有一個強堿性的集團,能夠清理我們血液當中的雜質”。
?
1998年底,其保健膠囊產品研發成功, “第六要素”橫空出世。
?
2001年,在國內一次專家研討會上,他提出了酸堿平衡的概念。比西方羅伯特·揚的理論至少提前了一年,兩位理論踐行者似乎“心有靈犀”,卻又“各有千秋”。
?
梁雙林實現了一次跨界,將教科書中酸堿平衡概念與保健有機結合了起來。《健康之路》節目則讓他轉身成為國內“酸堿平衡**人”。
?
十年科研無人問,一上電視天下聞。
?
梁雙林在鏡頭前,給人們狠狠補了一堂酸堿課,他侃侃而談,“第六要素可以很好地保持身體的酸堿平衡,可以很好地吸附酸性物質”。
?
后來他在報道中稱,2003再次受邀做了一次節目,談《百病之源-中老年人的酸性體質》。
▲央視網相關節目介紹截圖
?
2017年,印有“第六要素”LOGO的自媒體號發出文章,這年的鎮江國際飯店的江蘇雙林營銷會議上,梁雙林親自主持,被稱為62歲老前輩的他,在會議照片中并不顯老,保持微笑。鎮江一名顧客在之前就寫好一幅字,終于有機會交到“梁教授”手上:“梁山好漢美名揚,雙喜臨門有華章。林茂花紅業興旺,貴為人杰國之梁!”這是一首藏頭詩。
▲梁雙林笑納藏頭詩 圖據“第六要素”自媒體文章
?
往日宣傳,皆成云煙。
?
一年之后,羅伯特的信息迅速傳播到網上,這種影響力,比上十次電視還要大,曾經站在酸堿平衡理論對面的專家,再次被媒體請出來。
?
漩渦之中:寫了又刪的聲明和難尋的產品
?
媒體越來越多,紅星新聞記者撥通梁雙林電話一次,一位接聽者表示“他在開會”,之后電話再沒能打通。
?
在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雙林官網“相關資訊”一欄曾有標題為“搜狐新聞:梁雙林:酸性體質就是我提的”的文章。其中寫道,梁雙林表示他*早提出酸堿平衡的概念是在2001年5月的一次專家研討會上,主題便是“人體健康與體內酸堿平衡”。
?
11月21日,“相關資訊”欄文章顯示為“0條記錄”,上述文章已經難覓蹤跡,隨之一起消失的還有多篇標題為媒體報道“第六要素”與酸性體質的文章。
▲梁雙林公司官網“相關資訊”欄文章顯示0條記錄
?
此前針對質疑媒體的“十一點聲明”也刪除了,11月15日發布了四條更為溫和的聲明稱,“市面上某些企業利用‘酸堿平衡’理論宣傳自己產品的一切行為都與我公司無關。”記者通過查詢發現,幾丁聚糖便是江蘇雙林主打產品——第六要素系列產品的主要成分,產品介紹中多與“調節酸堿平衡、改善酸性體質”掛鉤。
?
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曾經又名南通雙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進行商標查詢后發現,早在2006年8月7日,梁雙林就曾注冊了“酸堿平衡養生苑”文字商標,用于商業或廣告展覽等服務。2007年06月01日,改名為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在保健理療等門類注冊了“酸堿平衡養生苑”圖標。
?
此外,第六要素也已經不太容易買到。
?
11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撥打了江蘇雙林官網上提供的多個熱線電話,均無法接通。記者在官網上留言意欲訂購,并留下聯系方式,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有人聯系。此外,在網絡商城和網上藥店搜索“第六要素”,只有稀少幾家網上藥店給出介紹,但要么顯示“缺貨”,要么“已不存在”。紅星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多家藥店,對方也表示從未聽說過購進此類產品。
▲網站顯示,第六要素已難買到
?
貳
【席卷市場】
調節酸堿產品,從食品擴張到牙膏水杯
?
幾乎從這一理論“初露頭角”開始,辟謠陣營便與之展開交鋒,但似乎仍沒能遏制住這股“酸堿之風”,調解酸堿平衡的理論*速擴張,蔓延到了人們所能想到的各個領域。
?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堿性”二字,堿性備孕、堿性水、堿性食品、堿性餅干、堿性茶、堿性水杯、堿性牙膏……目前可檢索到的堿性產品共計7大類,包括保健品類、食品類、洗護產品類、藥物類、按摩儀器類、生活用具類、護膚品類。具體查看各類產品的信息,大多都與“調解酸堿平衡、改善酸性體質”有關。
?
以礦泉水領域為例,在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時間里,弱堿水從概念轉化成了生產。2005年,蘇打水異軍突起,調節人體酸堿平衡的堿性水概念被包裝得****。2010年,央視315晚會上戳破市場上熱銷的“弱堿性水”改善人體PH值謊言。但當時并未將此理論拉下神壇,如今在網購平臺上,蘇打水的銷售頁面仍隨處可見“堿身體的酸,解靈魂的渴”之類的宣傳語。
?
功效介紹語焉不詳,有廠商因廣告違法受罰
?
各類堿性產品中,堿性水的售賣商家數量及銷量均靠前,緊隨其后的則是堿性保健品、食品。
?
其中*受歡迎的當屬備孕,絕大部分堿性保健品、食品的介紹都與“備孕”相關,此外還有“堿膠調理液”“婦用小蘇打”“女性私處洗液”等。這當中,銷售商家較多的為一款名為“ESG益生堿”的產品,其定位為“備孕高堿性食品”。
?
根據商家介紹,此產品為營養膳食補充劑(非食健字,配料包括蘆筍、西蘭花、螺旋藻等,一瓶150粒的產品售價為398元。根據該產品的銷量排名,排在首位的網店顯示月銷超過1000,評價超過4500,且中評、差評均為0。
▲購物網站上五花八門的與酸堿有關的產品 網站截圖
?
多家售賣“ESG益生堿”的網店在介紹頁面顯示,此款產品的創始人為“堿爺”,于2010年創立了廣州益生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這些網店也稱自己是該公司的授權代理商。
▲多家售賣“ESG益生堿”的網店在介紹頁面顯示,此款產品創始人為“堿爺”
?
紅星新聞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到,廣州益生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受到兩次行政處罰。其中,2017年10月,該公司涉嫌未按照許可范圍經營食品被處罰。2018年4月,公司因廣告違法被廣州市番禺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4.5萬元。
?
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廣州益生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開始,先后在其經營的多個電商平臺上的“益生堿旗艦店”內使用“超過180家藥店信任”、“1000家母嬰連鎖店主推”等宣傳用語,使用位置為網店首頁顯眼位置、產品的介紹頁面等。
?
工商局兩次檢查時,該公司都無法提供上述數據的有效證明資料,違反了《廣告法》相關規定。2018年4月,廣州市番禺區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處罰決定,責令該公司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4.5萬元。
▲相關行政處罰信息
?
記者注意到,現在瀏覽各銷售“ESG益生堿”的網店,宣傳語中均已去掉了數字,改成“藥店信任”、“母嬰連鎖店主推”等。
?
以“提高生男孩幾率”為宣傳噱頭的備孕產品不在少數,呈現出的共同特點是宣傳的隱晦性,大多產品介紹中只提到了“調理堿性體質”“改善陰道酸堿環境”等類似內容,配之以男孩的圖片。較為直白的介紹中,則提到了“延續爸爸的帥氣,為家添一個小男子漢”等描述。
?
紅星新聞記者查看了多家售賣“ESG益生堿”的網店,對于服用后的具體功效及原理,均未給出明確介紹。而在商品評價一欄,絕大部分好評中都提到了“好孕”“完成心愿”“懷個男寶寶”“增加生男孩幾率”等內容,多數商家還一一進行了感謝回復。
?
記者隨機咨詢一家網店客服,對方表示此產品為食品,沒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在問到是否意味著容易生男孩時,對方表示,“幾率高點,也沒有***的。”
?
11月14日,記者走訪成都多家藥店詢問備孕是否需要補堿,一工作人員表示,通常需要補葉酸、鐵,沒有賣單獨補堿的藥品或保健品。
?
多個行業都想搭“酸堿理論”順風車
?
除了口服產品外,在“酸堿平衡圈”,還有一類理療儀器頗為盛行。多家網店打出“酸堿平DDS官方正品”的招牌,追其根本,紅星新聞記者查到一家名為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林酸堿平,其主打的儀器產品便是“狻戩平(酸堿平DDS美容養生按摩器”。
▲華林“狻戩平DDS美容養生按摩器”的宣傳
?
據其官網介紹,“使用該按摩器可以打通經絡,促進循環。堿性元素會中和酸性負電離子,通過血液循環排出體外,從而糾正酸性體質。”華林酸堿平的客服表示,目前其公司*新款的按摩器一臺售價為5160元。
?
紅星新聞記者在網上搜索“華林酸堿平”,多個帖子都質疑這家公司及產品的經營模式涉嫌傳銷,還有不少人反映使用該產品后發生觸電事故,造成損傷。對此,該客服表示,“我們的按摩器是獲得國家頒發的直銷證的,不是傳銷。網上賣的那些、出事故的那些都不是我們家的產品。”
?
據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顯示,華林酸堿平公司的確在2015年獲得了直銷經營許可證,但獲批的直銷產品只有8種化妝品,并無按摩器。2018年初,中國經濟網報道,華林酸堿平以33件投訴高居2017年直銷投訴榜首。
?
盯上“理療排酸”的還有一些按摩養生館,推出了“排酸項目”。成都武侯區高攀路附近一家養生館的老板表示,“大部分人的體質都是酸性的,適當排酸有助緩解疲勞。排酸價格要結合使用藥物而定,比較便宜的約200元一次。”
?
此外,“酸堿理論”甚至“酸堿”二字蘊含的生意經,或可從商標注冊情況管窺一二。以“酸堿”為關鍵字檢索,含該字樣的商標一共有44個。*早的關于“酸堿”的商標注冊是在2002年11月22日,至今仍處在等待實質審查階段。2018年11月6日,一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酸堿平衡食療方”成為*新的申請注冊者。
?
叁
【理論交鋒】
當年提酸堿平衡的文章作者:我現在觀點變了
?
“酸堿體質”、“人體酸堿平衡”理論到底何時在中國行銷?至少在20世紀90年代,關于“進食莫忘酸堿”的言論便已經開始傳播。
?
在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知網”以“酸性體質”作為主題關鍵詞檢索,*早的一篇有關人體體質分酸堿,需注意酸堿性食物攝入的文章出現在1987年。這篇名為《孩子為什么體弱多病——談幼兒膳食搭配與體質酸堿平衡》的文章,刊載于期刊《幼兒教育》,在文中作者表示,“有關資料表明,由于人類受飲食習慣的影響,酸性體質者較多,而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
▲記者在中國知網上查到,*早一篇關于酸堿體質的文章是在1987年
?
在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上,以“酸性體質”作為檢索詞,可查找到241條記錄。如果增加相關檢索詞,擴展至*貼近該理論的“堿性體質”、“酸堿平衡理論 ”、“酸堿體質 ”和“食物酸堿 ”,則共檢索到317條結果。
▲在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上,相關文章的發文量趨勢
?
在2002年以前,每年討論酸堿體質的文章數量只有個位數,且雖有作者署名,但大多數沒有標明所在單位和職位。2007年成為辟謠的開始,在此之前,沒有出現過一篇質疑酸堿體質理論的文章,均以正面宣傳為主。刊載于2007年第6期《家庭醫藥》的《酸性體質 百病之源?》一文,成為該時期**一篇邀請醫學、食品方面的專家對該理論進行澄清的文章。
▲2007年刊載的辟謠文章《酸性體質 百病之源?》
?
2008年成為了一個分水嶺,自此之后,人體酸堿平衡及酸致百病的正面宣傳不再一家獨大。這一年,澄清、質疑與辟謠的文章大量增加,與其相互角力。2013年,辟謠文的數量達到*高峰,2017年之后,在檢索結果中已經沒有正面宣傳酸堿體質的文章出現。
?
值得注意的是,在171篇正面宣傳的文章中,有65篇沒有進行作者署名或以化名出現,且明確注明作者工作單位的文章僅有29篇。11月20日下午,記者隨機選取了幾名載明工作單位的作者進行回訪,但有的已在曾經的單位查無此人,有的已于多年前病休。仍在原單位工作的北方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名醫生似乎也不記得自己曾寫過該類文章,作為第二作者的她先在電話中否認,后經記者提醒后表示:“那直接采訪**作者吧,我就是幫著審了一下稿。”
?
2010年《江西中醫學院學報》發表了一篇研究中醫學與酸性體質關系的文章,該文作者南方某醫院中醫科醫生何某,則在8年之后表達了與當年完全不同的看法。此前,其在文中表示“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從中醫學痰濕體質角度入手,為運用中醫中藥理論預防和改善酸性體質提供理論依據。”但近日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何某卻表示,“在中醫分寒涼多一點,沒有酸堿體質的說法,也沒有酸是百病之源的說法。”至于為何會產生觀點的轉變,何某簡短表示是因為這些年研究逐漸深入,從而改變了想法。
?
肆
【無法自圓其說】
被刪除的聲明,被否認的研發和鑒定
?
在江蘇雙林的網頁中,公司曾經刪除的聲明中提到,“2006年6月4日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專門召開過酸堿平衡與人類健康研討會”。11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了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在咨詢是否召開過《酸堿平衡與人類健康研討會》時,工作人員咨詢部門相關同事后回復,“并沒有召開過類似的研討會”。
?
2014年,一篇關于《看第六要素如何改善酸性體質》的文章稱,“第六要素”(幾丁聚糖是從海洋生物中提取的純天然生物堿,能夠改善酸性體質、促進酸堿平衡,給人體細胞和臟器創造一個不易生病的環境。這項高科技研究成果由梁雙林先生帶領研發團隊與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歸學者張峻峰教授帶領的科研小組聯手攻關,歷時6年而成。對于這一說法,張峻峰教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沒有參與雙林產品的研發,關于酸堿平衡未發表任何成果。”
?
而在另一條聲明中“關于幾丁聚糖(第六要素調節細胞酸堿平衡是經過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鑒定的。”對此,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翔,向紅星新聞表示,“我們沒有做過任何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