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上海 調查總隊組織編輯撰寫了《上海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民生發展系列報告》。報告指出,本市 食品類 價格40年來累計上升14.5倍。隨著絕大多數產品和 服務價格的放開和更加健全的市場化手段實施,本市物價保持平穩運行。
十二五以來食品價格各年漲幅不足6%
?
報告指出,計劃價格體制的改革,食品領域是調整的重點和先鋒。為扶持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理順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差異,中央大幅提高了糧食、油料、糖料等農副食品的收購價格,調整豬肉等主副產品零售價格,放開絕大多數農副產品價格。
?
歷史資料顯示,2004年,糧食產品統購統銷制度宣告結束,糧食收購市場全面放開。至此,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發生重大轉換,由收購保護價和銷售市場價并存轉變為*低收購價與市場形成價格并存。同時,價格監測網絡逐步建立,糧食、食糖等重要商品儲備制度更加健全,價格調節基金開始發揮作用。
?
在穩定菜價方面,上海在全國**實施本地產綠葉菜的生產補貼和價格保險,以市場化的手段維穩價格波動,為農業生產應對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發揮了“穩定器”作用。有報道稱,上海在全國首創并不斷完善的綠葉菜淡季成本價格保險機制。其中,上海市級財政給予50%保費的專項補貼,各區縣結合各自情況,再給予相應配套補貼,菜農自己支付的保險費一般只在10%左右。保險價格的“基準”采用上海市統計部門提供的18家標準化菜市場前3年綠葉菜的平均零售價,若在綠葉菜上市期內零售價低于前3年同期平均零售價,則按其跌幅同比例對菜農進行相應補償。
?
統計數據顯示,近四十年間,國內農產品價格處于波動上升的通道,上海食品類價格漲幅前期高漲快落,后期穩中有升,累計上升14.5倍。2017年與1978年相比,上海糧食價格提高了11.6倍,蔬菜價格提高13.1倍,水產品價格提高52.8倍。和前期較大的波動幅度比,“十二五”以來,本市食品類價格保持平穩運行,各年漲幅維持在6%以下。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