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7月9日,這篇質疑文章掀起軒然大波。
??? 連日來,圍繞
??? “僵尸肉”成熱門話題
??? “僵尸肉”的誕生,因半個多月前一篇題為《走私“僵尸肉”竄上餐桌,誰之過》的報道。
??? 這篇新華網6月23日刊發的報道,主要內容是6月海關總署在14省份統一組織開展的打擊凍品走私專項查緝抓捕行動。報道稱,海關在這次行動中共查處走私凍品貨價超30億元,包括凍雞翅、凍牛肉等副產品10余萬噸。這篇報道的作者是新華社記者李丹。
??? 相比這份打擊成果,備受網友關注的是報道開頭提到的“僵尸肉”說法:“70后”豬蹄、“80后”雞翅……有比一些年輕人年紀還大的“僵尸肉”通過走私入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宵夜攤、餐廳。報道稱,有“80后”緝私人員在廣西某口岸查處了一批比他年紀還大的“70后”凍肉。
??? 南都記者注意到,6月30日,新華網曾以《揭開凍品走私利益鏈:竟有凍品封存于1967年》為題,對海關總署打擊走私冷凍肉行動再次進行報道,雖然這次沒了“僵尸肉”的說法,但提及“此前南寧市警方在查獲一批走私凍品時,發現其中一些雞爪包裝袋上印制的包裝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時間*長的包裝日期顯示封存于1967年。”
??? 同日,《新京報》在題為《“僵尸肉”檢測難 多為國外過期戰備肉》的報道中稱,經初步調查顯示,“僵尸肉”多為國外替換的戰略儲備物資,流向二三線城市的小餐館。
??? 網絡檢索顯示,6月23日“僵尸肉”的報道刊發后,這個詞很快就受到外界關注。接下來,各地媒體紛紛走訪市場,跟進核實。此外,諸如阻斷“僵尸肉”監管要嚴更要實、“僵尸肉”到底有多毒等評論、科普文章也陸續出現,“僵尸肉”逐漸成為熱門話題。
??? 微信文章質疑“僵尸肉”系假新聞
??? 事情逆轉出現在7月9日。
??? 當晚,署名“食品安全資深記者洪廣玉”所寫的題為《劇情逆轉的時候到了:“僵尸肉”報道是假新聞》的文章在微信被瘋狂轉發。作者稱,新華網有關查獲走私冷凍肉封存于1967年的報道“進一步坐實僵尸肉的年齡”,但自己就此向長沙海關、南寧海關、南寧市公安局以及廣西食品藥品監管局核實時,對方均明確告知沒有查到過“僵尸肉”。
??? 南寧海關宣傳科負責人10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同樣表示,“我們近年來查獲的走私凍品里面,沒有發現媒體所說的僵尸肉”,并對新華網報道中“有‘80后’緝私人員在廣西某口岸查處了一批比他年紀還大的‘70后’凍肉”的表述再次否認,稱沒有發布此消息。
??? 同日,隸屬于新京報的微信號“綠松鼠”稱,“僵尸肉”報道記者回應洪廣玉的質疑稱,“僵尸肉”不是假新聞,信息源來自長沙海關一位辦案人員,長沙的這位海關人員介紹稱“80后”緝私人員來自廣西海關,“僵尸肉”是廣西海關在今年海關總署打擊凍肉走私專項行動中查獲的。
??? 這位記者還表示,有當時的采訪錄音,已提交給單位備查。
??? 官方:今年查獲部分凍肉距今四五年
??? 于是,爭議的焦點就在于有無“僵尸肉”。據新華網6月23日報道,“僵尸肉”主要指“70后”、“80后”走私凍肉,而提供查到這些走私冷凍肉說法的是一名“80后”緝私人員。
??? 另外,雖然南寧海關反復對媒體強調“沒有發現媒體所說的僵尸肉”,但矛盾的是,有網友注意到,在《南方周末》今年2月的一篇報道中,廣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韋波在接受采訪時,提到該區存在的走私肉類主要是跨境牛肉、冷凍雞爪等肉類,“而這些牛肉,不少冷凍多年,甚至數十年。”
??? 截至目前,無論是“80后”緝私人員,還是韋波都沒有公開回應此事。
???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1967年封存”的走私凍肉的說法由何而來。記者查詢發現,雖然新華網在6月30日的報道標題中曾明確提及,但網絡檢索顯示,早于2013年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一篇題為《“46歲雞爪子”是如何走私入境的》的報道中就提到,當年5月,南寧警方曾在一窩點繳獲20多噸假冒偽劣鳳爪成品及雞爪、牛百葉、牛黃喉等走私原材料,“民警發現其中一些原材料(雞爪包裝袋上印制的包裝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資歷*老的雞爪,包裝日期顯示封存于1967年。”
??? 7月10日,南寧市公安局回應,“‘僵尸肉’的情況目前正在進行核實,現在無法輕率的作出結論,等結果出來后會向社會統一公布。”截至目前,尚未有進一步說法。
??? 7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通報,今年以來,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部署開展打擊冷凍肉品走私專項行動,打掉了多個走私團伙,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在今年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中,有的查獲時生產日期已達四、五年之久,對所有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海關均依法予以銷毀”。
??? 原報道者和質疑者隔空交鋒
??? 針對“僵尸肉”引發的爭論,兩方作者12日也均作了進一步回應。對于自己認為“僵尸肉”是“假新聞”,洪廣玉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解釋,用這樣的標題,飽含了自己對不嚴謹且帶來壞影響的報道的反對,“但客觀而言,這樣的指責是過于嚴厲的。”
??? 洪廣玉告訴南都記者,李丹在標題和導語中使用“僵尸肉”的爆點性詞匯,而這個概念是有一定傾向性的,不可能泛指過期走私肉。洪廣玉稱,從專業角度講,目前已有“走私凍品”、“冷凍肉”、“走私肉”、“過期肉”、“變質肉”等稱謂,新造一個“僵尸肉”,容易誤導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
??? 李丹12日凌晨則在微博中回應,其報道的事實核實過兩次,“采訪了海關緝私局、公安等權威部門,為確保稿件真實客觀專業,初稿完成后,我們還請相關部門對稿件中核心事實進行過兩次確認。”至于“僵尸肉”,她說,這是老百姓對過期變質凍肉的形象說法,“你在文章中將‘僵尸肉’定義為‘特指封存幾十年的肉’,那么除了‘封存幾十年’外,過期幾年的冷凍肉品難道是‘放心肉’嗎?”
??? 洪廣玉則認為,過期幾年、變質的肉,也許可以憑借感官和經驗進行判斷,但過期三十年、四十年的肉,需要靠檢測才能認定。在他看來,“僵尸肉”之說可能嚴重影響冷凍食品行業,讓消費者對冷凍肉類整體產生畏懼。他呼吁公眾盡快走出對這一噱頭的討論,更關注打擊走私凍肉和食品安全的核心問題。
??? “我并非針對李丹,也不懷疑其職業精神。”洪廣玉向南都記者坦言,也許“僵尸肉”的信息難以全面核實,但不能道聽途說單方面信息。
??? 采寫:南都記者 張東鋒 舒朗 嵇石 統籌:王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