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秋宜每到清明節前后,正值
??? 2至5月河豚毒性*強
??? 公告稱,河豚呈圓筒形,一般體長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達630mm以上,其體內含有毒物質——河豚毒素。河豚魚的毒性是由其體內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我國每年均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見諸報端。
??? “野生河豚含毒器官多,而且多分布在隱蔽部位。”公告稱,河豚毒素含量高低次序為:卵巢>脾臟>肝臟>血液>眼睛>鰓耙>皮膚>精巢>肌肉。河豚的卵巢和肝臟為河豚內臟中的二大劇毒臟器,其含毒量的多少,常隨季節的變化而有差異。每年2—5月為問豚卵巢發育期,毒性較強。
??? 河豚毒素為自然界毒性*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屬于神經毒素的一種,毒性相當于劇毒藥品氰化鈉(砒霜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一只河豚體內所含的毒素,估計足以殺死30個成年人。其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兩種,它**作用于胃腸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癥狀,其次進入血液后迅速發生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抑制作用,使人嘔吐、神經麻痹、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 國內尚無河豚毒素解毒劑
??? 公告介紹說,河豚毒素中毒的發病一般很急,癥狀嚴重,一般進食后半個小時至4個小時內就會發病。主要中毒癥狀表現為:初期面部潮紅、頭痛,先出現消化道癥狀,如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繼而感覺神經麻痹,如嘴唇、舌尖、手指麻木、刺痛、語言不清、聲音嘶啞,然后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如手、臂、腿等處肌肉無力、身體搖擺、運動艱難,眼瞼下垂、共濟失調,甚至因全身麻木而癱瘓。嚴重者可血壓下降、心動過緩、心律失常、呼吸困難及傳導阻滯、昏迷,以至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
??? 有些市民不了解河豚魚,萬一誤買誤食怎么辦?公告稱,對付河豚毒素國內外尚無特效的解毒劑,但河豚毒素體內解毒和排泄甚快,因此一旦發現中毒,應盡快去醫院,用催吐、洗胃去除毒素,解毒一般采用綜合對癥治療措施。如果中毒后無法立刻趕到醫院,可用肥皂水灌胃,進行催吐洗胃,并導尿。民間一些偏方驗方只能解除輕微的河豚毒素,請勿輕易嘗試。
??? ■安全提醒
??? “三不原則”遠離河豚
??? 所有的野生河豚魚都帶有河豚毒素,鑒于河豚魚毒素中毒的嚴重危害性,清遠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市民要愛惜自己及家人生命,遠離河豚魚。要做到“三個不”:
??? 不消費:普通的加工、烹調方法難以破壞河豚毒素,民眾不要隨意食用河豚魚。消費者一旦發現違法經營河豚魚的行為,應及時向當地食品藥監部門舉報。
??? 不撿拾: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沿海地區特別是在海灘附近不要撿拾廢棄的魚,不要到路邊或市場上買不認識的魚類。碰到頭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鮮艷的斑紋或色彩,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的魚,需仔細鑒別是否河豚魚(河豚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
??? 不加工:有的人認為只要去掉河豚魚有毒的頭、內臟、皮,或者經過鹽腌曬干、高溫蒸煮后就會無毒,這些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河豚毒素作為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堿,化學性質穩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調手段包括鹽腌或日曬等都難以破壞。即便將河豚在130℃高溫下燉11個小時,也只能分解三成左右毒素,況且一般家庭烹飪遠達不到這個時間和溫度。所以,市民不要自行加工食用河豚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