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去年10月,恰是出姜之時,"萊州大姜"被國家商標局正式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去年,全市種植大姜8萬多畝,占
??? 又是10月,萊州大姜依然大豐收,但豐收之后大姜的價格卻一路下滑,目前,收購價格已經跌掉了近7成。而百里之外的濰坊姜產地的姜農也是有苦在心,一片臨冬的"姜殤".
??? 為降成本不再雇人收姜
??? "1萬多斤姜,都入井了。"萊州市程郭鎮蔣家村姜農蔣秀麗和丈夫松了一口氣。
??? 今年,對于這兩口子來說,有點累,"種了八年姜,都雇人收姜,現在人工成本又高,今年全靠我們兩個人。"蔣秀麗告訴記者,"現在收姜有用大姜收獲機的,挺好用,但收一畝地要200塊錢,我們就沒用。我倆人忙活了一個多星期。一大早就到地里,**也就出一分多地的姜,晚上還要費3到4個小時下到姜井里。"
??? "現在賣新姜,不到4毛錢一斤,爛賤,要是這樣賣掉,要賠上幾千塊錢,而去年這個時候,大姜出棚都能賣到一塊四毛多。"但這一萬多斤姜,蔣秀麗和丈夫計劃明年再賣,"明年春天應該能賣到七八毛錢一斤。"
??? 由于姜井的存儲量有限,井里原來儲存的陳姜只能取出來賣掉,"出姜前,9月份,每斤0.9-1元錢賣掉的。"蔣秀麗說,這個價格,和今年春天賣姜的價格已經沒法比了,"今天春天的時候賣了一些姜,每斤一塊七八毛錢。"
??? 另外,今年
??? 母姜價低直接不收獲
??? 這兩天,在離萊州200多里地的濰坊昌樂縣高崖鎮任居官莊,60多歲的姜農孫老漢已經把一畝姜收了賣了,"賣了3000多塊錢,不算人工成本,賠了2000多塊錢。"
??? "跟去年沒法比,去年一畝姜賣了1萬多塊錢,"孫老漢告訴記者,"這地里剛出土的鮮姜,出土、整理干凈后,拉到市場上也就3到4毛錢。今年收姜,雇了四五個人。今年人工也漲錢了,這些錢都是倒貼。"
??? 為了節約時間節約人工成本,孫老漢對雇來收姜的人提了一個要求,"一鏟子下去,看到什么算什么,不用再深挖,母姜不用管了。"
??? "母姜太便宜了,5分錢一斤,不夠人工,也不夠運費,所以很多姜農都選擇不要母姜了,汶河邊上倒了一堆堆的母姜。"之所以這樣,孫老漢告訴記者,"往年,母姜也能賣幾毛錢一斤呢。"
??? 既然現在新姜那么便宜,為何不等等再賣。記者了解到,由于靠汶河,高崖鎮有的村莊不適合挖姜井子,"沒姜井子,沒法存姜,都是挖出來就賣了。"不過,即使今年賠了不少錢,孫老漢還是在盤算著明年種姜的事。
??? "20多年了,我就堅持年年種,有賠有賺。"孫老漢說雖然大姜市場每隔五六年就有個漲跌的輪回,但像今年姜這么不值錢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
??? ■ 專家視點
??? 萊州市大姜協會秘書長孫竹業:
??? 生產過剩導致互相壓價
??? 記者從萊州市大姜協會了解到,今年,萊州種植了8萬畝大姜,按照每畝平均1萬斤來算,今年萊州大姜產量或達到40萬噸。而2002年萊州種植大姜的面積僅2萬畝,9年來種植面積增長了400%,萊州市大姜協會秘書長孫竹業告訴記者,盲目擴大的種植面積是導致今年大姜價格滑坡的一個重要因素。
??? 不止萊州的面積過大,整個全國種姜的面積也過大,據了解,今年山東省內生姜種植面積大概達到了100萬畝,比去年增長了20%左右,這就導致生產過剩,從而互相壓價,價格就一路走低了。
??? 孫竹業告訴記者,除了種植面積,深加工企業的缺乏也是萊州大姜的"硬傷".萊州外銷大姜以鮮姜銷售為主,產業鏈條不夠長,無法獲得*大收益。目前,萊州地區僅有少數幾家大姜深加工企業,生產姜晶、姜棗茶、姜素等產品,但規模都很小,能消化吸收大姜數量非常有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