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 牛琪
部分未銷毀的三聚氰胺超標奶粉近日被發現重新流入中國食品市場。事件引起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并開始予以嚴厲打擊。
2月9日,
陜西省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會議9日公布了渭南一起乳制品三聚氰胺超標案件,早在2008年被要求排查、清零的10噸問題奶粉再次流入市場,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此前,陜西金橋乳業、上海熊貓煉乳、山東“綠賽爾”純牛奶等企業產品相繼被查出三聚氰胺超標。本應消失的三聚氰胺再次出現,著實令人困惑。
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震驚全國,數以萬計的嬰幼兒因為毒奶粉健康受損。當年10月,衛生部等多個部門就曾嚴令:問題產品不得出廠、銷售,并按要求銷毀和無害化處理。但事實上,大量問題奶粉僅僅是封存在庫房里,并未銷毀。
人們不禁要問:銷毀這些問題奶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嗎?據報道,從2008年9月底開始,石家莊市就組織市內發電、熱電和水泥生產企業進行環保銷毀實驗。據不愿披露姓名的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對問題奶粉的處理嘗試*后大多以失敗而告終。
這名知情人士說,用作燃料對鍋爐損傷太大,*后清理鍋爐的費用還不如燒煤,作為水泥配料又發現生產的水泥不合標準,大批量填埋擔心被別有用心的人挖出來……總之,問題奶粉的銷毀竟在技術層面擱淺。
這樣的解釋讓人哭笑不得。回顧歷史,鴉片、海洛因、黃色書刊、盜版光碟、偽劣商品……在物理上都被政府部門徹底銷毀過,難道三聚氰胺奶粉在物理性質上就比上述物品更難銷毀嗎?當然不是。歸根結底,責任部門的監管不力、不法企業的唯利是圖是三聚氰胺奶粉逃脫銷毀命運的關鍵原因。
另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監管官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在問題奶粉的處理環節并沒有明確責任,農業管奶站、質檢管生產、工商管流通,但沒有部門負責銷毀環節。
??? 政府部門的監管漏洞給不法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2009年12月,陜西金橋乳業公司乳制品被發現三聚氰胺超標。事后,當地質監部門對金橋乳業三聚氰胺超標的問題奶粉予以封存。然而,這些產品并未被隨之銷毀,企業后將這些奶粉通過倒換包裝、套用批次方法予以銷售。
根據調查,上海熊貓煉乳、山東“綠賽爾”純牛奶等因三聚氰胺超標而被查處的乳制品,無一例外地使用了2008年未被銷毀的問題奶粉做原料。監管不力導致的后果如此惡劣,實在是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2008年11月,由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下發的《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中就明確了銷毀問題乳品的責任:由質檢部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監督生產企業,對不合格產品實施召回、封存,并會同環保部門及時進行無害化銷毀處理。
2009年2月出臺的《
由此可見,問題食品的銷毀責任并不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欠缺的是有力、到位的執行。2008年9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北京市奶制品市場時,對三聚氰胺事件發表評論說:“在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監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業缺乏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沒良心’。我們不僅要追究領導責任,對這樣的企業,也要堅決整頓、處理,一個也不放過!”
溫總理的話言猶在耳,值得有關部門和企業深思。中國政府將“以人為本”作為執政理念,對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責無旁貸。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切實保障食品安全,除了中央政府的重視,更需要地方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執行與落實。此外,企業的自律與自覺也必不可少。以人民群眾的生命為代價來賺取利潤,只會遭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
日前,中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已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16個省份,督促各地嚴厲查處各類食品違法案件,尤其要查清案件背后有無失職、瀆職的違法行為,重點之一就是未銷毀的三聚氰胺超標奶粉及其制品的流向。
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表明,中國是有決心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
國務院設食品安全委員會 李克強任主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