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墾區以維護國家 糧食安全為己任,緊緊圍繞“國家千億斤 糧食增產計劃”和“黑龍江省千億斤產能工程”,確立了2009年“增產糧食30億斤、提供 商品糧300億斤”的糧食生產目標。年初以來,墾區上下牢固樹立常年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全面落實調結構、強科技、上 標準、夯基礎等一系列現代農業措施,戰勝了春旱、夏澇、伏旱、低溫和寡照等歷史罕見的多重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今年墾區糧食總產達330.5億斤,比上年增產46.4億斤,增長16.3%;糧食商品量305.1億斤,糧食商品率達92.3%,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可保證京津滬三大直轄市、解放軍三軍、港澳地區和青藏甘寧西部四省區相當于1億人口的口糧供應。主要做法是:
一、保總產,調整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按照“擴稻玉、強經作、上品質、突特色、增效益”的原則,墾區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展高產高效糧食作物。今年,墾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831萬畝,比上年增加387萬畝,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水稻面積1643萬畝、玉米面積889萬畝、大豆面積999萬畝、小麥面積217萬畝,分別比上年增加98萬畝、287萬畝、191萬畝和46萬畝。通過擴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新增糧食約18.9億斤;通過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新增糧食約17.3億斤。
二、增單產,積*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以提高糧食單產水平,改善糧食品質為目標,墾區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新技術。今年,以“六大”作物高產創建為載體,建設了70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涵蓋墾區東、中、西的三條總長2000公里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重點推廣保護性耕作等十大新技術和水稻“三化一管”等十大栽培模式,涌現出一大批高產高效典型。今年墾區糧食綜合畝產達到431.3公斤,比上年提高18.95公斤,增長4.6%。其中小麥畝產358.2公斤、水稻畝產564.4公斤、玉米畝產511.5公斤,分別比上年提高30.4公斤、19.25公斤和15.3公斤。通過科技創新和高產創建,因糧食單產因素新增糧食約10.2億斤。
三、抗災害,嚴格落實農業標準化措施。繼續開展以“備耕看準備、春播看質量、夏管看長勢、收獲看品質、三秋看標準、全年看成效”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標準化達標年活動,初步實現農業標準田間與地頭一個樣、生產田與示范田一個樣、旱田與水田一個樣、場與場之間一個樣。今年,正是得益于高標準的“三秋”作業,發揮秋雨春用、春旱秋防的作用,有效抵御了春旱的影響;得益于高標準的春播準備和機械化作業,墾區作物全部播在高產期,為奪取糧食豐收搶奪了先機;也正是得益于高標準的田間管理,特別是抗低溫、防草荒、防病蟲、促早熟等措施的采用,墾區才能戰勝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實現了糧食大豐收。
四、提產能,努力提高現代物質裝備水平。以提高糧食綜合產能和農業抗災減災能力為重點,墾區全面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著力提高現代物質裝備水平。其中:投資10億元,重點建設了30個旱田現代農機裝備區,使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5%;總投資9.6億元,建設勤得利、江蘿、興凱湖等大型灌區,年內新增節水灌溉農田50萬畝;新增3部大中型天氣雷達設備,建設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1處,增雨防雹覆蓋面擴大到80%,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氣象災害預警預報網絡。
五、重長遠,切實增強糧食生產可持續性。為提高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墾區始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發揮大馬力農機裝備優勢,全面積推廣保護性耕作,應用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今年落實秸稈還田面積250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000萬畝以上,有效地保護了耕地,培肥了地力。同時,在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政策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撤隊建區,積*推進土地整理,今年完成土地復墾10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69.5萬畝,為今后糧食生產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六、抓示范,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糧食生產。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場縣共建的部署要求,墾區發揮農機裝備、農業科技等方面的優勢,積*推進與周邊市縣的合作共建。今年完成農機跨區作業、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推廣良種、龍頭企業牽動農村種植基地各2000萬畝以上,把全省農村1/3左右的糧食作物納入墾區現代化農業體系中。據不完全統計,僅墾區為農村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和農機跨區作業一項,就可為全省農村新增糧食15億斤以上。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