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 新華網浙江頻道7月23日電 據《每日商報》報道,吃的問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引人關注,因為吃著不放心!那么滿足我們*基本需求的食品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沒有人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但*近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一則信息讓我們找到了問題的部分答案。僅今年上半年,省工商局共查處了23噸多被
??? SO2,一種在中學化學課本中人們就學到過的物質,已然成為
??? “夏季更是二氧化硫大肆作祟的時候,尤其腌制食品千萬要忌口。”多年從事食品安全定性檢測的杭州市工商局市場處張衛民介紹,夏季食物更易發霉變質,致使不法商販違規添加二氧化硫的可能性加大,酸菜、冬腌菜、霉菜梗等需要腌制、發霉的食品更是難逃二氧化硫的侵害。即便在日常食品安全定性檢測中,也有超過50%的不安全食品皆因違規添加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硫超標。
??? 取食物小碎片盛入燒杯,加入10ml純凈水,放置10-15分鐘。待樣品內物質充分滲出后,提取溶液裝入試管,并分別加入2滴檢測A液和1滴檢測B液,水的顏色可能在兩分鐘內發生變化。“對比檢測試紙就能大致知道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若樣品液顏色呈現明顯的紫色甚至紫紅色,則基本可以斷定二氧化硫超標。”這樣的檢測就是張衛民幾年來重復的工作,“從近幾年的檢測結果看,超過50%的不合格項目與二氧化硫有關,且一部分產品的超標率呈上升趨勢。”????
??? 加“保鮮粉”導致SO2超標
??? “我現在都不敢買腌制醬菜,因為多年的檢查告訴我,它們幾乎全是二氧化硫超標的毒食。”一位長期從事食品檢測的工作人員小劉透露。
??? “長相越**的食物安全性越值得打問號。為吸引消費,不法商販使用的美容手段層出不窮,就連工業原料都敢往食物里添加。”省質監局食品處有關人員提醒。
??? “根據工作經驗,我們通常將二氧化硫不合格分兩種性質看待。”張衛民介紹,干腌制蔬菜等通過傳統工藝制作的食物,由于多為小作坊生產,且缺乏相關的國家標準引導,導致二氧化硫無法有效控制。另一類性質更惡劣,系不法商販的有意為之。“用工業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劑,因為工業原料成本低而效果更強。”張衛民舉例,經營者在加有“保鮮粉”的水里浸泡去皮芋艿以減緩芋艿氧化速度。這種“保鮮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鹽,分解后即產生SO2。“經營者主動購買‘保鮮粉’,就是沖著它的效果,也知道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利益驅使經營者明知顧犯。”不過,無論經營者有意或無意造成,對于二氧化硫超標的食物,有關部門已加強日常監管。????
??? SO2的使用有嚴格規定
??? 工商的日常定性檢測和質監部門有針對性的定量檢測齊刷刷地指向食品安全頭號元兇——二氧化硫:干腌制蔬菜中的防腐劑、米面食品中的美白劑、脫皮蔬果中的抗氧化劑,這些都給二氧化硫可乘之機。2006年浙江省流通領域食品質量檢測報告顯示,在被檢測的22萬批次干腌制蔬菜中,二氧化硫不合格19643批次,不合格數量為13.4萬公斤;被檢測的6.5萬批次干果炒貨中,二氧化硫殘留超標的3716批次,不合格數量為19694.7公斤。同時,2007年一季度杭州市食品安全綜合信息批露,各類蔬菜中二氧化硫不合格679批次,多數為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蔬菜;干腌制蔬菜不合格234批次,品種包括干制黃花菜、臘筍、酸菜、腌制蘿卜條、腌咸菜、香菇、黑木耳等;干果炒貨二氧化硫不合格的67批次。
??? 作為具有漂白、保鮮作用的食品添加劑之一,二氧化硫為何從合法身份變成各處追查的頭號元兇?依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銀耳、蓮子、龍眼、荔枝、蝦仁、米粉、豆芽、生姜中不允許有二氧化硫的蹤影,而在蜜餞、葡萄、竹筍、蘑菇等食品中殘留不能超過50mg/kg,餅干、食糖、粉絲等不能超過100mg/kg。
??? 不法商販對二氧化硫的使用也具明顯季節性,夏季為“橙色預警期”,尤其在干腌制蔬菜、米面食品、脫皮蔬果、水果催熟等方面用量很大,這些食品已經成為有關部門監控的重點。????
??? 干腌制蔬菜:SO2=防腐劑
??? 現狀:“現在賣的有些冬腌菜看起來很新鮮,鮮味卻明顯不如從前。”在仙林苑農貿市場賣醬腌菜的董大伯說,那是因為放了“藥”。
??? “除冬天外,其它季節冬腌菜很快變黑、腐爛,所以一般都會在酸菜里放一點‘藥’,保持菜不霉變且顏色澄黃誘人。”至于放多少,董大伯說全憑制作人的感覺掌握。藥,指的是焦亞硫酸鈉,一種白色粉狀固體,它具有強防腐作用。腌制食品容易在高溫、高濕度等條件下發生霉變,為能使食品在較長時間里看起來新鮮,制作人往往添加大量“藥”,這也導致干腌制食品難過二氧化硫檢測關。
??? 今年上半年,干腌制食品質量略有改觀,但省工商局仍檢測到了9386批次的不合格產品。干腌制食品成了二氧化硫污染的“重災區”,有關部門提醒。
??? 案例:今年5月11日,溫州鹿城工商分局流通領域商品檢測中隊對市區上陡門農貿市場一攤位銷售的煮花生進行檢測,發現每公斤花生中二氧化硫含量高達200毫克。花生的收成季節在秋天,該批花生是上一年留存下來的,不法商販因此添加二氧化硫以防花生發霉,掩蓋霉斑、以次充好。就在一個星期后,溫州南浦工商所的檢測人員又在當地農貿市場檢測出二氧化硫嚴重超標的花生。????
??? 脫皮蔬菜:SO2=抗氧化劑
??? 現狀:土豆皮雖然難削,但這個懶偷不得,購買已脫皮、賣相太好的反倒得留個心眼。因為土豆中含有酚氧化酶,在氧氣的腐蝕下發生化學反應。削了皮的土豆放置時間超過半小時,原本嫩黃的果肉就逐漸變成褐色。
??? 浸泡于水中,土豆就不容易變色?菜場里削皮土豆能放上半天甚至一整天,也有賴于“保鮮粉”。事實上,這也是二氧化硫的“功勞”。二氧化硫具有還原作用,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酶性褐變。加了保鮮粉的水溶液相當于緩釋劑,持續抑制諸如削皮后的土豆、芋艿、荸薺等產品氧化。
??? 據了解,用二氧化硫溶液浸泡脫皮蔬菜的現象相當普遍。“不浸泡的話,蔬菜一般幾小時就變得顏色暗淡不新鮮。經營者為了能使產品賣相好看,采用這種方法不僅能抑制氧化,還能使食物表面光潔、顏色潤白,且很少有疤痕。”這位執法人員透露,幾乎90%的脫皮蔬菜二氧化硫超標。
??? 案例:去年,金華婺城工商分局對湯溪農貿市場的產品進行抽查,結果發現有23家個體經營戶的春筍都含有二氧化硫,工商人員當場對產品進行封查,共有1000多公斤。隨后,金華工商局又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清查含有二氧化硫的春筍,清查中又發現了2920.4公斤含毒春筍。同一時間,杭州工商局也在筧橋蔬菜批發市場檢測出水泡春筍里含有二氧化硫。整個活動共查處含二氧化硫的春筍4000余公斤。
??? 米面年糕:SO2=美白粉
??? 現狀:根據省工商局的統計,今年前6個月,米面質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沒有任何提高,在被檢測的74711批次產品中,不合格數為2804批次。
???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米面年糕飽受二氧化硫污染。工商部門分析原因,不法商販使用劣質原料加工米制品,比如陳米,加工出的產品外觀較差。為改善外觀,只能選擇違規使用硫酸鹽。另外,3-5月份氣溫較高,濕度增加,加工的米面制品*易發霉變質,因此是米制品加工違規使用硫酸鹽的高峰期。
??? “二氧化硫好比‘美白粉’,能褪去暗黃而使年糕呈現白色。”某中學化學老師朱強以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了二氧化硫強大的美白作用:在玻璃鐘罩下扣一束紅玫瑰花,在里面送一塊點燃的硫磺。不一會兒,玫瑰花的顏色就褪了。這是因為硫磺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玫瑰花里的水分作用生成了亞硫酸,它具有還原性,破壞了玫瑰花的色素。而在米面、年糕的加工點,通常使用焦亞硫酸鈉或連二亞硫酸鈉添加劑對年糕進行漂白。
??? 案例:“杭州市西湖區金雄年糕加工店”在2005-2006年中多次被查,其年糕及條頭糕中含有二氧化硫。2006年1月24日,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不僅在其店內發現了二氧化硫年糕,同時查到132包計6.6噸無品牌、無廠名、無國家強制安全認證QS標志的大米,該批大米色澤暗淡,大量霉變發黃發黑大米摻雜其中,很可能為陳米。這些大米被認為是制作二氧化硫年糕的原料。????
??? 香蕉龍眼:SO2=催熟劑
??? 現狀:“我今年還沒買過葡萄,再等兩個星期吧。”在水果超市,一位馬大嫂正和邊上的同伴交流經驗:“提前上市的水果可能是被催熟的,所以我從來不買。”
??? 催熟,熏硫是其中運用*多的一種方法。據濱江某農產品公司張工程師介紹,提前于產季的香蕉就是拿二氧化硫催熟的。“其實這只是讓香蕉表皮變得嫩黃好看,給人熟了的感覺,但果肉口感仍硬硬的,一點也不甜。”張工程師介紹,用硫磺熏蒸水果或進行染色,掩蓋了水果本身的狀態,把生的水果催熟,看似光鮮實際上是一種欺詐行為。同時,用硫磺熏蒸水果還會使水果中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在熏蒸過程中遭到破壞,降低了水果的營養價值。
??? 近幾年,為了滿足消費者嘗鮮的消費心理,反季節蔬果大量上市,其中也摻雜了通過非科學方法進行催熟的行為。“新鮮水果二氧化硫超標的情況逐步增多。”質監檢測人員認為,市民的消費習慣又給二氧化硫多了一個可鉆的空子。
??? 案例:今年春節期間,上海檢驗檢疫局在對一批從泰國入境的龍眼檢查時發現,其二氧化硫含量為每公斤83.4毫克,超過了國家相關無公害食品二氧化硫含量每公斤50毫克的行業標準,這批龍眼被退回原產地,數量多達18噸。龍眼中發現二氧化硫超標已不止一次,且數量都特別大,如2004年福建工商部門在南平市發現含有二氧化硫的龍眼近1300公斤,經檢測二氧化硫超標100多倍,經銷“有毒”龍眼的批發商表示,貨源來自福州、浙江等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超市凈菜凈不凈誰來定》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