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以180元/公斤的高價買回家的野生魚,卻是商販用
??????? 高價“野生魚”原是養殖魚
7月8日,潘先生路過南寧市亭江路時,在馬路邊市場花400多元買了3只野生水魚??赡没丶乙豢?,發現那些被商販稱為野生的水魚顏色有些異常。他提著水魚去問水產專家,對方經過辨認后稱,他買的水魚并不是真正的野生水魚,而是用藥水浸泡過的養殖水魚。第二天,他提著水魚去找賣魚的商販,其中一名魚販子見被識破,趕忙退了錢,另兩名魚販趕忙逃跑了。
潘先生告訴記者,他去買水魚的當天,很多路過的市民以為那些水魚是野生的,紛紛掏錢購買。他擔心許多不知情的人還會上當受騙。
馬路“野生魚”受歡迎
7月10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了潘先生買水魚的市場。該市場設在亭江路靠近邕江附近,是一個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下午4時30分左右,市場里非常熱鬧,僅賣魚的攤位就有20多個。記者注意到,市場里賣的魚品種非常豐富,有鰱魚、水魚、泥鰍、塘角魚、鯉魚等。每個魚販都稱自己賣的是從河里抓到的野生魚。
記者與一魚販聊了起來:“怎么看得出這魚是野生的?”魚販熱情介紹說:“你看這幾條鰱魚,顏色偏黃,要是養殖的,顏色會偏黑?!币娪浾邲]有買魚的意思,他又介紹筐里的幾條鯉魚:“要么買條野生鯉魚回去也行,你看鯉魚身上的鱗傷了,這是用魚網撈時弄傷的,養的魚不會傷得這么重?!?/p>
記者注意到,許多路過的市民都是沖著魚販所說的“野生魚”去購買的,其中不少人還專門開車前往。僅半個多小時,就有幾攤魚販的魚賣完收攤了。記者在市場里來回走了幾圈發現,看魚身是否有傷痕、魚的顏色是否偏黃,是許多商販教市民辨認魚是不是野生魚的主要方法。
“野生魚”是泡出來的
一曾經搞過假野生魚生意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該市場里賣的絕大部分野生魚都是拿養殖魚來冒充的。該市場形成已經有好幾個月了。*開始,確實有一些從邕江撈上來的野生魚在該處銷售。但一些不良魚販見有利可圖,便從別處收購一些外表看起來像野生魚的養殖魚來冒充。還有的魚販為了讓鯉魚看起來更像野生的,故意弄掉一些魚鱗,騙消費者說是用魚網撈魚時弄傷的。更有甚者,一些魚販為了欺騙消費者,甚至用一種叫飛錳藥的藥品,通過按一定比例調配,再將水魚、鰱魚等放進配好的藥水里浸泡,魚的顏色看起來會偏黃一些,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知情者還說,這些人每天都是直接從附近的市場拿貨,再拿到該處出售。本來一公斤只賣幾元錢的養殖鰱魚,被糊弄成野生魚后,能賣到20元~30元/公斤。特別是水魚,利潤空間更大。養殖的水魚一般市場價是每公斤40元左右,經藥水浸泡成“野生”后,能賣到近200元/公斤。
如何辨別野生魚?
市民在買魚時,如何辨別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廣西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工程師胡大勝介紹說,像水魚和鰱魚,單觀察魚身的顏色是無法判斷的。即使是養殖的魚,養殖的環境不同,魚的顏色也會隨之改變。以鰱魚為例,如果之前養的鰱魚的密度比較大,在出售前的一段時間,將魚放入黃泥塘里飼養后,鰱魚的顏色也有由黑變黃的可能。另外,要辨別是不是野生魚,除了看魚身的顏色外,還應該看魚的體形。如果是野生魚,由于長期處于饑餓狀態,而且吃的都是比較粗糙的食物,魚的體形會比較長且偏瘦,而且比較靈活、肉質結實。此外,野生魚的味道比養殖的更鮮美。
胡大勝還談到,如果一個魚販**拿出幾十公斤的“野生魚”擺賣,消費者可要提高警惕了,畢竟,漁民**從江河里捕撈上來的野生魚非常有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