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的總體部署,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日前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規劃中》,提到檢測15次、標準22次、認證11次,著重強調建立完善機器人標準體系及檢測認證平臺。
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
依托全球**大機器人市場,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2996臺(含外資品牌),同比增長21.7%;自主品牌機器人產銷量為22257臺,同比增長31.3%。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97臺,同比增長19.9%。
從《規劃》確定的具體目標看,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其中六軸及以上機器人達到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要培育3家以上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達到8萬小時;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機器人用關鍵零部件在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中實現批量應用,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
遏制低端化發展傾向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市場熱度高、發展快,但也出現了一哄而上、扎堆低端等不容忽視的問題。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在高端能力不足的同時,也存在低端領域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發展的隱憂。初步統計,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逾800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各地還出現了40多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有些園區存在著重招商引資、輕技術創新、輕人才培養的傾向。“我們將積*引導各地區、各企業按照自身條件和優勢,理性地實施差異化發展,引導政策資金和資源要素向優勢地區和企業集中;支持盡快建立機器人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李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