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再有十多天,又快到高考生報志愿的時候了,作為紡織圈老司機,我逢人就會推薦紡織專業。當然了,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覺得紡織行業不是高精尖產業,不是高大上的互聯網產業,看到紡織二字就避之不及。但是我真的想說,紡織行業真的沒有那么差。我來說說紡織行業的好處。
一、有一句話流傳很廣,只要人們穿衣,學紡織的就不會餓死。紡織行業不會讓你一夜暴富,但是踏踏實實去做,也足夠你衣食無憂。
二、紡織行業從業者都很踏實,從他們的穿著上就可窺知一二,因為專業,懂行,所以他們穿衣服自然比一般人更加看重材料和舒適性,而沒那么在意花樣,和他們打交道,只要你用心,就會贏得他們的信任,而他們一旦認準你了,那你就會成為“自己人”。
三、紡織行業人士上進心特強,他們經常會聚在一起搞技術交流,如果你能夠沉下心來好好學習,在這個行業非常容易脫穎而出,成為技術大神。在網上討論討論,有可能也會成為明星,比如,在中國紗線網的紡織論壇里經常交流的大咖們慢慢收獲了人氣,就出了書,在各大交流會中傳道授業解惑也。
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高校開始改頭換面,校名中再也不見“紡織”“絲綢”,取而代之的是“理工”“工程”等字樣。這樣一改,不知道這些院校的招生情況有無好轉,但是從此他們的優勢學科也混跡在一大群工程、理工院校中不為人所知,長此以往,紡織的優勢會不會削弱呢?
尤為可惜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一所以“中國”開頭的“中國紡織大學”改名為東華大學。聽起來,東華大學似乎和清華大學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對于紡織人士來說,中國紡織大學這個名字就是一種圖騰,沒有了這個名字,心里總感覺缺少些什么。
幸好在眾多院校中還有一所保留了紡織兩個字的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看到她這幾年在紡織學科方面突飛猛進,令人心里寬慰。
曾隸屬于原紡織工業部的八所院校,被稱為“八大紡院”。
1. 華東紡織工學院——〉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152 0173 3840年,中國紡織大學與上海紡織專科學校合并更名);
2. 天津紡織工學院——〉天津工業大學(2000年改名);
3. 北京紡織工學院——〉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北京服裝學院(1987年改名);
4. 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大學(1997年4校合并);
5. 西北紡織工學院——〉西北工程科技學院(2001年改名) ——〉西安工程大學(2006年2月)
6. 浙江絲綢工學院——〉浙江理工大學(2000年改名);
7. 武漢紡織工學院——〉武漢科技學院(2000年改名) ——〉武漢紡織大學(因為已經有武漢科技大學,故無法直接升級為“大學”,遂于2010年再次更名,曲線升格為大學,算是恢復行業本色)
8.鄭州紡織工學院——〉中原工學院(2000年改名)。
雙**建設高校
2017年,有三所大學躋身雙**建設高校。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入選**學科建設高校,建設學科都是紡織科學與工程。蘇州大學入選**學科建設高校,建設學科為材料科學與工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