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染料市場價格再度接近2015年的歷史高位。在“慘痛的歷史教訓”影響下,業內人士的擔憂也逐步加深——染料市場是否會如2015年一樣在大幅拉漲后再度“跳水”,重蹈覆轍?
2015
從沸點到冰點
在2015年上半年,染料價格抵達高峰之前,中國染料行業便早已顯現價格上漲的趨勢。2013年初,國內染料龍頭企業針對專利糾紛和解并進一步達成戰略合作,在此之后,染料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模式發生轉變,價格戰逐步減少,同時市場價格開始走高,龍頭企業利潤情況大幅度轉好。且在下游印染及終端紡織服裝行業高速發展期內,染料市場需求的強勢為染料工廠的逐步提價提供了內在支撐。
但進入2015年后,染料及相關染料中間體價格進入高位,長期上漲趨勢的延續,刺激市場參與者的炒漲情緒高漲,在持貨商不斷的囤貨、捂盤中,市場泡沫提升,價格水分被放大。而此時,就在2015年,下游印染及紡織行業卻受困于產能過剩,大量貿然擴張的紡織服裝企業經歷了停產、破產、跑路、重組。
從2015年6月份開始,染料價格逆向開啟下行通道,毛利率隨之下降。分散黑ECT300%從6月初45元/公斤,跌至8月初的18元/公斤,跌幅高達60%;還原物從6月初的100元/公斤,跌至8月的40元/公斤,跌幅同樣達到60%。惡劣的大環境下,染料利潤在8月份也跌到了冰點1.70%,跌幅高達97%。企業和貿易商被打擊得措手不及。
經歷了2015年“沸點到冰點”的大尺度波動,下游產業需求下滑以及悲觀情緒開始向染料行業傳導和蔓延。在此時價格虛高的泡沫被戳破,染料市場價值回歸,便形成了現在所能觀察到的2015年~2017年的長期盤整。
2018
高溫持續不降
而進入2018年,中國染料市場價格運行整體擺脫了2017年的窄幅盤整,同時也刷新了接近3年時間的價格高點。在2015年~2017年的低位盤整中,價格泡沫被逐漸擠出,以2017年均價為軸心的價格運行區間被市場充分認可。此時中國染料市場擁有了較為牢固的價格上漲基礎。
在2017年環保全督察的基礎上,各地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繼續增加,因污染問題導致開工下降或停產的染料及中間體企業并非個例。*為集中的便是4月底因連云港灌河口污染事件受到影響的江蘇地區染料生產企業,其中分散染料行業三巨頭中有兩家因此而進入半停產整頓狀態,而且部分上游染料中間體生產亦受到影響。染料工廠停工帶來的利好預期為染料市場提供了豐厚的溢價。
同時,2018年與2015年相比更加不同的一點是,2018年終端紡織服裝行業增速雖仍有所放緩,但在紡織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過程中,中國紡織行業產銷情況已經開始出現回暖。此時與2015年相比,恰恰是一個在底部夯實,一個在頂部失速。
而另一方面,目前各地污染防治進程雖然會在影響染料供應的同時影響下游印染生產,但中國印染行業作為過剩程度較高的行業,局部地區、部分企業的停工、限產,并不會在整體上對中國印染行業生產造成太大影響,大型合規染廠的閑置有效產能,基本可以彌補部分企業停工造成的印染訂單加工能力損失。
綜合來看,在2018年,中國染料行業供應存在較強下滑預期,且后續下降程度有繼續擴大的可能,而在染料需求方面則將保持整體穩定發展。今年再現2015年中國染料行業暴跌的可能性較小;但同時仍需關注近期停產染料工廠的復工情況,若多數工廠能夠如期復工,市場給予染料價格較高的溢價空間將出現收縮甚至是消失,那么染料市場價格回落至常規水平將在所難免。
編后語
印染企業應保持謹慎
目前,國內主要染料中間體市場價格整體維持穩定,如分散蒽醌類、活性染料等部分品種原料價格上行令染料行業整體成本出現一定增加。不過,進入6月中旬,下游印染市場訂單量相比5月出現明顯減少,染料現貨需求量也出現緩慢下滑的情況,導致業內對染料后市價格說法不一。
但不論未來染料價格走勢如何,印染企業在采購染料時需始終保持謹慎態度。面對并不明朗的市場需求,企業在采購染料時,應該以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式,降低染料價格波動風險。
業內專家建議,印染企業可以采用“以銷定量”的模式,即按照短期生產的需要決定采購量。由于現在通訊、物流、交易方式都日趨快捷,如果染料數量較小,通常可以當天上午下單,次日到貨,正常生產不受影響。
當然,目前印染行業除了染料價格波動外,還面臨著許多其他的壓力,例如環保關停整治、人工成本上升、海外競爭加劇等。對此,印染企業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