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2017年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政府工作報告對制造業發展作出了部署并提出了具體要求。
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如何順勢而為?下一步轉型升級工作的重點是什么?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應該如何發力?近日,代表委員在兩會上圍繞紡織服裝業熱點問題建言獻策。
振興實體經濟,企業應該怎么做?
他們這樣說:
今年兩會上,實體經濟、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等詞語頻頻出現,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成為紡織服裝行業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現在常有我國游客在境外高額消費的報道,這說明消費者對好的產品和服務有追求,只是我們的產品在供給上出了問題,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供給側改革的成效,關鍵要看能否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和振興。**企業要樹立“質量**責任人”的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其次,要提升創新能力,加大創新投入,通過智能制造、“互聯網+”、模式創新、技術更新和改造等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夢蘭集團董事長錢月寶: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是創造財富的真正源泉,是綜合國力的本質體現,是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是解決就業的容納器,是創新發展的驅動器。在當前形勢下,要著力營造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改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雅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華明:實體零售業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礎,是引導生產、擴大消費的重要載體,更是繁榮市場、保障就業的重要渠道。結合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說,要培育本土知名品牌,振興實體經濟,扶持生產制造型企業創建品牌,做強零售端。
推進智能制造發力點在哪些方面?
他們這樣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并首次明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在今年的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也帶來了推進智能制造的議案、提案。
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智能制造是打造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要發揮好行業領軍企業、重點骨干企業在智能化轉型中的**作用。《中國制造2025》吹響了制造業向“智造”升級的進軍號角,各行各業發展智能制造如火如荼。在全國范圍內分行業分區域選取試點示范企業并給予扶持,建設智能制造的示范工廠,發揮其“種子”作用。另一方面,要推動制造業大數據應用,以行業龍頭企業為先導,鼓勵應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產品營銷及服務等環節的智能決策水平和經營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必由之路,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于推動我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實現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要大力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協同機制建設,督促行業協會等組織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制定標準,培育行業智能制造示范龍頭企業;集中政策資金的支持,加大中央財政對行業龍頭企業改造項目的精準扶持,加速全行業智能制造的全面落地;加速信息化與裝備制造上下游的深度融合,提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水平;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提供與智能制造導向和企業需求匹配的產品和服務,*大限度地推動制造企業智能化改造的積*性。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企業應該如何減負?
他們這樣說: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華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愛華:研發經費投入區域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區域科技進步的重要指標。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增強企業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就要保證全社會較高的研發經費投入。建議強化一系列扶持性的財稅、金融政策,加大對企業及其他社會資金投向自主創新的政策引導,進一步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同時,中小企業自身不要把銀行貸款作為融資的**渠道,要根據自身比較優勢與發展階段的特點,尋求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提升資質與管理水平,并及早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森馬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光和:近年來,企業要素成本持續上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矛盾,服裝業融資難、融資貴,目前企業面臨嚴重技術改造不足。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振興實體經濟,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利好。我們是民生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要爭取社會的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大量中小民企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小微企業更成為信貸融資中被擠出的首要對象。部分銀行針對民企申請貸款,往往用國家的行業政策來對具體企業實施信貸行為,有的高效優質的企業因屬于傳統產業,就難獲銀行信貸支持。金融部門應千方百計支持民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扶持,盡快緩解民企貸款難的困擾,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支持時尚產業傳承與創新如何協同發展?
他們這樣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非遺的傳統工藝都非常好,但是設計比較弱,非遺的傳統、精美工藝都應當和當下的設計、時尚以及今天人們的生活相結合,否則,還是很難被好好地保留。因此,在今天非遺的傳承里面一定要注重創新和設計,特別是設計的創新。傳承價值高的主要是傳統的手工藝和天然的材料。在此基礎上,在圖案、設計、色彩等方面用今天的審美觀念來設計,才能做好非遺的傳承。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恩達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新海:傳統服飾文化的應用及創新是中國紡織服裝再創輝煌的基礎,近幾年國家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也相應地帶動了中國服飾文化的發展,相繼出現一批中華服飾的設計工作室,中式服裝品牌,被大眾接受的中式風格的品牌還是屈指可數。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吳海燕:只有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完善人才創業創新的保障機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干事創業的體制機制,社會真正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才能廣聚天下英才,讓各行各業的人才才能心無旁騖,把更多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專業領域和本職工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華和能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