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隨著國內經濟走勢進入一輪輪紛繁復雜的討論中,紡織業,這個曾經作為“中國制造”中的重要產業如今發展似乎也不如以前般“紅火”。隨著天氣的轉涼,目前織造企業接單情況仍不佳,整體開工維持低位,究竟是什么原因壓制著紡織旺季姍姍來遲?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紡織業所謂“寒冬”其實并不成立,經過幾十年的蓬勃發展,中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依然占有重要位置。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國內的紡織產業也將迎來新的貿易機會,與此同時,國內紡織業的創新探索也在不斷推進,從曾經的“拿來主義”邁入真正的“中國制造”。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中國家紡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制定完成。“十三五”期間,家紡行業增長目標是:主營收入年均增長5.5%,出口年均增長3.2%,纖維消費年均增長1.68%;科技創新目標是:勞動效率提高10%,廣泛采用互聯網技術,自動化程度有所提高。
但實際上,目前紡織業發展面臨的困難也是巨大的。
紡織業出口現狀越來越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家紡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1-8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152 0173 3840.37億美元,同比下降3.33%,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為718.15億美元,同比下降0.50%。眾多以出口為主的企業轉向以內銷為主,同時也使得國內紡織品內銷市場競爭力增大,不少小型加工紡企面臨倒閉的風險。
利潤空間逐漸縮小
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666.6億元和3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98%和9.4%,與去年同期相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基本持平,但是利潤總額的增速降低了4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行業發展方向是:運用**科技,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將傳統與高科技在紡織業實現密切結合,特別是將環保型、節能型紡織品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目前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在內的幾大領域都成為了產業用紡織品的重要發展方向。
目前紡織產業鏈存在的問題仍然是結構性過剩,造成的結果必然是整體行情的不景氣。未來五年,中國家紡行業作為紡織三大終端產業之一,將成為“中國傳統民生產業,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創意產業,創造美好生活的時尚產業,前景仍然看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