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生鮮農產品流通,從產地到餐桌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涉及儲、運、銷諸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鏈條的效率,造成流通不暢、成本增高、價格波動。其中,產地源頭的“*先一公里”和末端流通的“*后一公里”是流通鏈條的薄弱環節。補齊生鮮流通短板,促進流通降本減耗增效,事關農民“錢袋子”和市民“菜籃子”。為解決上游供應商分散化、低效化問題,一些生鮮電商開始布局“訂單式農業”,并圍繞“*后一公里”降低損耗率等難題探索破解。業內人士認為,降低損耗率,整個產業鏈的利潤才可能提高。
圖源pixabay
冷鏈運輸高成本致果蔬“身價”倍增
夏季是果蔬集中上市的季節,果蔬對保鮮、運輸條件要求較高,但果蔬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成本是多少呢?
在河南省鄢陵縣東香脆農業有限公司的桃園里,工作人員宋魏正打包蟠桃。“今年蟠桃的市場價格每斤8元,線上線下都有銷售,但線上銷售范圍只在附近市縣,一些省外的訂單無法完成,物流費用太高。在一些生鮮電商平臺,1斤蟠桃包郵的價格在16元左右,運費占了一半。”從農田到餐桌,蟠桃的“身價”漲了1倍。
同樣對保鮮要求高的荔枝,市場價和生鮮電商平臺上的價格相差更大。在廣東省高州市,荔枝的收購價每斤3元—4元。但對比生鮮電商平臺,白糖罌荔枝今年上市時在電商上的銷售價格約13元/斤,收購價和市場售價之間相差了10元,荔枝的“身價”漲了3倍。
這10元的差價大部分消耗在包裝和運輸荔枝的路上。荔枝從枝頭摘下后馬上要裝車運輸到產區倉庫,將荔枝過秤后進行“預冷”。所謂的“預冷”是因為從枝頭摘下的荔枝表面還有熱氣,需要在溫度較低的倉庫中散熱,保證打包時荔枝表皮干爽,在運輸過程中不容易腐爛。預冷過后的荔枝將進行人工剪枝,修剪掉多余的枝葉后裝入小籃,按照3斤或5斤的標準進行定稱,再放入保鮮袋中裝入泡沫箱。為了*大程度給荔枝保鮮,每個包裝箱內會放置冰袋和吸水紙,這樣又增加了一道隱形成本。在產地的倉庫完成分揀和包裝后,荔枝將交由具有冷鏈運輸能力的企業送到消費者手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內生鮮電商行業從田間到餐桌的運輸鏈沒有完全打通,運輸成本過高,導致果農在線上銷售的價格過高,這讓生鮮電商也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高價的背后是高投入和高損耗
果蔬不貴,但配送費比果蔬貴。“生鮮品對溫度、濕度及包裝都有相應要求,整體看,即使一線城市也都面臨高損耗問題。”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楊達卿表示,缺乏溫控設備設施及專業包裝等,都可能帶來產品變質或包裝破損。
要降低生鮮變質的可能性,冷鏈建設必不可少,而僅是冷凍倉的投建就是一筆巨大費用。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農產品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顧問張簽名表示,由于生鮮農產品易腐的貨物流通特性,產地冷庫的建設較銷地冷庫的建設存在的問題更為嚴重,基礎設備短板更明顯。在張簽名看來,沒有“*先一公里”就不會有“*后一公里”,而預冷作為一種預貯處理方式,是農產品低溫冷鏈貯藏運輸必不可少的環節。但預冷庫建設成本高,尤其是農產品需要的氣調庫,比一般的冷藏庫成本更高。動輒千萬元的投入,對農產品產地的農業合作社或農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此外,一般的倉儲場地租金在35元—45元/平方米,而冷凍倉的租金達到152 0173 3840元/平方米,高者甚至達到200元—300元/平方米。
而在高投入之后,還有高損耗的問題。
目前生鮮電商在產品的物流運輸上存在標準化程度低的痛點,生鮮產品來源分散,產品供應不穩定且易腐爛、易損耗,在流通環節需要全程冷鏈運輸,同時又由于標準化程度低,導致損耗成本高。在美歐日等國家和地區的生鮮市場中,生鮮冷鏈損耗率小于5%,但國內損耗率大于20%。
損耗出現在哪里?楊達卿分析,生鮮供應方仍是大量小農戶,一戶或者一個生產基地往往無法滿足生鮮電商的采購需求,為了保證原產地食材的質量,一方面,生鮮電商只能通過“廣撒網”的方式篩選供應商,導致生鮮電商的議價成本、人力成本驟增;另一方面,無法實現規模化采購也造成了生鮮電商訂貨不穩。
信息化網絡化助力“降本增效”
生鮮電商涉及采購、品控、倉儲、運輸、補貨、配送等諸多環節,鏈條較長、流通環節多、整體效率較低,而且生鮮的即時屬性要求很高,易壞、高損耗。傳統冷鏈的局限性無法滿足現代生鮮電商需求,這激發了各大生鮮電商對供應鏈及冷鏈物流的布局熱情,積*提高生鮮供應鏈的信息化、網絡化等全鏈條的管理能力,實現冷鏈物流的“降本增效”。
在產地源頭的“*先一公里”,為了解決上游供應商分散化、低效化的問題,盒馬生鮮電商聯合中化集團布局“訂單式農業”。“從源頭上看,中國市場的生鮮產品存在的大問題是‘非標品’,產地缺乏鏈接消費端的專業人才,我們落地就碰到過這樣的問題,雖然資金、渠道都有了,但是在產地沒人對接執行。”希源農業創始人、深耕原產地多年的呂正興認為,降低生鮮損耗要“標本兼治”,從改善、改變產業鏈開始,**從源頭**農民改善種植方式和技術。此外,要解決農民履約能力不足的問題,可由政府和企業成立協會或者合作社,以點為突破,保證收購價格的穩定。
而在流通末端的“*后一公里”,社區菜店、生鮮電商也在尋找突圍模式。在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看來,降低損耗率將成為生鮮電商突圍的關鍵,“盒馬、沃爾瑪、永輝在降低損耗上都是做得好的”。
從目前來看,以盒馬為代表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店倉一體化模式以及近年興起的結合微信群和便利店運營的社區拼團類生鮮電商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所謂的社區拼團類生鮮電商指的是以社區中心,以團長為分發節點,消費者可以通過小程序等工具拼團購買生鮮。“通過社群服務形成定制化的生鮮產品采購提高了復購率,會降低5%—10%的物流損耗。物流損耗降低了,整個產業鏈才可能會有利潤。”呂正興說。
2019年10月,本來生活與順豐達成戰略合作。疫情期間,京東生鮮商品迎來暴發式增長,京東數據顯示,從1月20日—2月28日,京東生鮮整體銷量近13萬噸。楊達卿認為,從其中可以看到生鮮電商未來趨勢——全產業鏈型的生鮮電商在競爭中更有優勢。順豐有較強冷鏈服務資源,投資本來生活這類生鮮平臺,能建立從后端儲運到前端營銷等多鏈路整合服務能力,做強生鮮供應鏈服務;而在十幾年前就開始投資自建物流體系的京東,借助于供應鏈能力,在疫情中發揮了穩定的物資供應保障作用。
實際上,生鮮電商們雖然投入巨大,但目前為止盈利者寥寥。“未來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小眾而個性化的東西也將越來越多。”呂正興認為,產業化、標準化和小眾化、個性化似乎是矛盾的,但未來會同步發展。當下越來越多資源型的企業進入產地源頭,比如房地產商、金融企業進軍農業,傳統的小農模式將會規模化,非標農產品變成標準品。另外,現在原產地農產品可以通過社交電商等被更多人知道,定制化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