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新冠肺炎疫情給餐飲上游食材供應帶來諸多影響。據保守估計,目前國內白蝦庫存12萬噸、牛肉庫存60萬噸……疫情期間,清庫存成為上游供應商們的經營主題。
此外,更多的供應商意識到品牌化、加工本地化的趨勢在疫情期間更加凸顯,必須要做好兩手準備,投入C端,做電商、做品牌,以提高抗風險能力。
積貨
資金壓力大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暴發后,進口供應鏈陷入將近兩個月的低谷期。“那段時間基本上沒有出貨,都壓在冷庫了。”肉類供應鏈的一位外貿負責人李林說道,“當時還沒有復工復產,港口運輸不通暢,港口冷庫爆滿,沒有地方入庫。因此,報關延誤,貨品積壓。”
壓貨的同時,港口費用驟增。“多停留**,一個集裝箱港口費用1000多元,多的時候公司積壓了500多個集裝箱,**的成本就增加幾十萬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上游壓貨,下游缺貨。一般春節期間餐飲商家消耗量大,節后都會進行補倉。今年過節因為疫情影響,消耗銳減,但一些餐飲門店節后補倉的規律也是照舊進行。”李林說道。“海外供應商也對后期中國市場保持信心,借助這波小行情,價格開始回升。”
此時的巴西,因為中國的進口,穩住了牛肉的產量。有數據分析,沒有獲批向中國進口的工廠4月份的屠宰量環比下降了42%,而經獲批向中國進口的工廠,4月份的屠宰量僅下滑了8%。
3月中旬,這波漲價潮很快下落,價格一路下跌。
“目前看來消費雖然在緩慢恢復,但速度遠遠趕不上持續到港貨物的速度,導致庫存越積越多。有行業機構推測全國牛肉的庫存約60萬-70萬噸。”李林提到,“在行情下行情況下,國內進口商手中的貨如果沒有及時流通起來,其自身的資金壓力非常大。有些公司在特別需要資金的時候,只能低價出貨,造成市場的進一步混亂。”
海鮮比肉類充滿了更多不確定性。“凍品海鮮的積貨從去年就屯下了”。進口海鮮供應商秦風表示,根據市場統計,目前國內大概屯著5000——6000個集裝箱,算下來有12萬—13萬噸凍品白蝦。
去庫存
打折、做電商
在國內消費逐步復蘇的三四月份,進口供應商們正在集體去庫存。去庫存有兩個方法:一是價格讓利;二是開辟新的銷售渠道。
凍品白蝦的價格下跌尤為明顯。“2月份開始,價格一跌再跌,銷量也明顯下滑。”秦風說。“凍蝦八成以上是供給餐館,餐飲業不恢復,還會一直跌。”
雖然凍品白蝦有兩年的保質期,但供應商們也經不住冷庫龐大的租金壓力。“怎么做都是虧。”因為大部分進口商都是以預付款和首付款的形式購買產品,現在不得不套現付尾款。
專注魚類的首育供應鏈同樣在春節前備下了大量的巴沙魚,清庫存成為年后的主要任務。一方面,面向原來的B端企業給出九折的優惠;另一方面首育供應鏈從今年2月開始試水新零售業務,面向C端推出飛魚客品牌。
“在春節的時候,我們估計疫情不會短時間結束,在二月初,我們就開始啟動設計,上線產品。2月份很多工廠停工,真正上線的時間在3月底。”飛魚客品牌負責人段徳超說道。
4月中旬左右,首育供應鏈的庫存已經清得差不多,流通速度也逐漸趨向正常。不過疫情也讓段徳超意識到做好C端的重要性,不僅是拓寬了銷售渠道,也有利于做好品牌化。
此后,首育供應鏈決定持續發力C端。為了繼續推廣品牌,飛魚客在“618”期間做足折扣,以成本價出售,共賣出去50多萬件產品。
行動
收緊前端、開發新品
在全球各地,疫情已經是常態。近期北京新發地、京深等市場被封,一夜之間三文魚全部下架。
涉及海鮮的菜單都受到影響。段徳超表示,其合作的餐廳近期對巴沙魚的需求量下降了30%,主要原因還是消費者不買單。
在C端,今年“618”期間的海鮮銷售也受到波及。找魚網創始人姚伯達表示,今年“618”從6月1日開始,顧客陸續下單訂貨。而6月中旬北京的疫情暴發后,“退單率比較高”。據姚伯達介紹,他們有將近70%的產品是進口水產。
近期,德國肉聯廠發生聚集性感染,此前美國的泰森、史密斯菲爾德和JBS USA等肉類加工廠也出現了新冠疫情感染者,國內消費者對進口肉類的購買也更加謹慎。海關也加強了對進口凍鮮類動物蛋白的檢疫,對于后期市場走勢也未可知。
李林說:“我們正在收緊前端的采購,基于今年的消費預測,我們的貿易策略是清庫存,快速流通。同時,也會更加有針對性,如充分利用好工廠的市場優勢,不斷和終端客戶合作開發新產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