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初暴發以來,目前已持續蔓延并影響至全球多個國家。在舉國抗擊疫情時期,人們在關注民生保障及人身健康的同時,更加重視疫情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的顯著影響。從宏觀角度而言,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帶來明顯沖擊,從國內零售行業來看,受到沖擊不可避免,不少企業面臨運營及財務等各種挑戰。近期,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攜手德勤財務咨詢對目前零售企業的運營及資金狀況開展調研,日前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零售行業財務及運營影響調研報告及行業趨勢展望》,多維度分析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下,零售企業面臨的運營及資金狀況,對零售企業當下應對措施作出梳理并提供專業支持,強化貨源保障、物流時效、數字化轉型布局規劃。數字生態化建設、多業態融合體系、多元化發展均被大部分企業列為未來發展計劃。部分參與調查企業認為,加快發展小規模精品超市,以更好地滿足顧客生活需求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圖源Pixabay
疫情對零售業客源整體影響不一
面對疫情,絕大部分被調研企業均表示客源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超過90%的調研對象客源受到影響,其中更有37%的調研對象認為疫情導致其客源降低超過50%。
本次參與調研的企業來自全國15個不同省份及主要城市,其中,來自廣東省、山東省及北京市三地的企業數量位居前三。本次調研對象業態涵蓋超市、便利店、購物中心、專業店等,年銷售額以超過10億元的中大型企業為主。
在調研對象業態及規模覆蓋范圍方面,本次調研覆蓋了包括超市、便利店、多業態綜合購物中心、專業店及線上商城等各類商業模式的企業。其中超市業態參與調研占比*大,約占34%,其次為連鎖便利店,約占20%。
參與本次調研的企業,主要為中大型零售企業,其中近八成年銷售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年銷售額超過人民幣50億元的約占比39%,年銷售額在人民幣10到50億之間的企業約占比37%;超市年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的占比約50%,另有29%年銷售額在10億—50億元之間業態購物中心年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其中40%達50億元以上。線上商城年銷售額大多為人民幣10億—50億元之間便利店及專業店規模差異較大,涵蓋各類年銷售額分布區間。
由于疫情影響,民眾居家隔離,盡量減少不必要外出,加上對于購物中心、商場等密閉空間的傳染風險的擔憂,多業態購物中心客源受到的負面影響*大,約60%多業態購物中心表示客源降低超過50%,購物中心當中的商店、餐飲、娛樂店鋪均受到巨大影響。
根據問卷調研反饋結果,雖然超市及便利店的客源主要來自民眾對于日用生活必需品的采購需求,但由于疫情之下民眾對于人員聚集場所的擔憂,導致個人采購物資頻次減少,同時采購需求受到線上購物的分流,導致超市及便利店客源亦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對于超市零售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做到合理管理好食品庫存,保證供應鏈,注意超市的食品安全和日常消殺工作,做好抗戰疫情的后備力量。
更重要的是發展線上到家業務,大的企業建立自身線上業務體系,中小企業則可與第三方平臺機構合作構建線上下單及配送體系,滿足民眾網上購買生鮮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維持客源穩定。
調研結果顯示,本次疫情對線上商城的客源影響*小,近三分之二線上商城客源未受到影響,對于提供送貨上門等線上到家服務電商來說,反而訂單暴增。
一季度企業收入下滑成定局
疫情對零售業一季度收入整體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報告顯示,由于客源受到影響,約59%調研對象預計一季度企業收入下滑。
盡管93%的調研對象認為客源會受疫情影響下降,但一定比例的調研對象對于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預測尚有一定信心,其中約41%的調研對象預計一季度收入較往年同期相比持平甚至有所增長。
對于調研中反饋客源受到*大影響的多業態購物中心,所有調研對象均對一季度收入持悲觀態度,僅有約20%的調研對象預計一季度收入基本持平,其余80%均預計收入會下降,當中有40%預計下滑在30%—50%之間,還有20%認為下滑會超過50%。
對于超市,雖然調研對象普遍認為客源受到影響,但有65%的調研對象預計收入持平甚至增長。主要原因是民眾餐飲及日常生活用品需求仍然旺盛,疫情雖然導致個人采購物資頻次減少,但是采購的單次數量增加,而且大型超市也紛紛開展線上下單送貨到家服務,因此對超市實體零售企業的收入影響并不非常大。
對于便利店來說,約25%的調研對象預計一季度收入保持增長,50%預計一季度收入跌幅在30%以內。便利店與超市都屬于生活保障類的零售業態,疫情期間,便利店行業整體的經營狀況肯定有所下降。特殊時期,民眾減少出門,尤其是開在商圈、高校附近的門店,以前都是高銷店,但由于企業延遲復工或讓員工在家辦公、學生延遲開學,都會影響便利店的人流,收入也自然變少。但對于居民社區周邊便利店,在疫情期間卻可能更有優勢,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活動范圍縮小至社區,而社區便利店是典型的少人化零售業態,逐漸成為集中的物品銷售點,其商業價值也將開始凸顯。
對于線上商城,與客源影響調研結果相對一致,疫情對其一季度收入預計影響較小。調研對象主要受到物流運輸、銷售及服務人員未到崗、營業場所關閉、客戶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導致銷售收入下降,針對企業銷售下降,本次通過調研進一步分析*主要導致銷售下降的影響因素。
物流運輸成影響銷售關鍵因素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作為調研對象的零售行業企業銷售受影響的*主要原因并不全是因為客戶需求下降,物流運輸、銷售人員無法全部到崗、營業場所關閉和客戶需求下降在調研結果中排在前4位:物流運輸對于超市和百貨影響較大,超過85%的超市和百貨調研對象認為物流運輸是對銷售帶來*主要的影響因素。
對于超市而言,雖然個人采購物資頻次減少,但是采購的單次數量增加,因此需求端并不是其*主要的挑戰因素。部分品類備貨不足、物流配送困難和線上訂單配送人力不足,才是超市類零售商遇到的三大主要挑戰。從疫情短期而言,報告建議,可考慮跨行業庫存共享,通過跨行業合作可以協助其他行業消耗部分庫存,緩解采購問題,如餐飲業囤積的大量食材面臨無法消耗的問題,可以通過與其合作,即解決其庫存問題,又解決部分商品供應問題。但從長期而言,只有保證和強化供應鏈布局規劃,在貨源保障、物流時效、通過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全面提升上中下游綜合能力,大型超市才能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除上述原因外,生產商未完全復工導致商品采購價格上升及超市外租區域大部分關閉等均對銷售造成負面影響。
企業改善現金流計劃規避風險
資金短缺風險不斷加大,約26%的調研對象企業預計,受疫情影響企業已經或將于3個月內出現資金短缺情況,另外約26%調研對象企業預計在12個月內會出現資金短缺。
約一半的調研對象企業表示,未來12個月內預期將面臨資金入不敷出的風險,其中超過20%的企業已經出現或預計在3個月將出現現金流缺口;剩余約一半的調研對象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無資金缺口風險。
根據調研,企業資金壓力主要來自于人工成本支出、租金支出及支付供應商款項。
面對資金短缺,調研對象主要計劃采取的現金流改善措施包括爭取現有貸款優惠、降本、新增融資、改善營運資金等。約40%的調研對象企業希望采取減員降薪等降低成本費用的措施來緩解壓力,但減員降薪等也需要符合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必要時需要咨詢專業律師團隊意見,確保合法合規,降低風險。
約30%的調研對象希望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可獲得新增融資,包括短期過橋貸款,以解決疫情下短期流動性問題。27%的調研對象希望通過改善付款周期節約現金流,以緩解資金短缺的困境。除延長付款時間外,企業還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管理自己的營運資金及現金。
22%的調查對象寄希望于企業資本金支持。20%的企業考慮處置非核心資產以改善現金流緊張的現狀。當企業經營遇到困境,識別企業當中表現不佳的業務和非核心資產,通過出售這些業務或資產,一方面降低特殊期間的潛在虧損及出血點,同時回籠資金,使管理層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公司資源,集中力量維持公司主業經營。
超過6成參與調研的企業表示在未來12個月中預計將會有額外融資的需求,其中大部分為大額融資需求,29%的企業所需額外融資額在1億—5億(不含1億)之間,僅有不到二成的企業表示額外融資的需求在5,000萬以下。
報告建議,僅依賴傳統融資渠道和政策優惠難以保證能夠在同一期間內滿足各企業的要求,各企業也需要根據自身現金流情況、業務特點制定相應的運營管理措施,主動積*尋求融資渠道。
加速落地全渠道戰略
針對疫情影響,如何*大限度降低對關鍵部門的負面影響,盡快恢復正常運作?主業人士給出如下建議和方式。
一是針對物流部門受到的影響,應合理預計配送需求和時間成本,與上游供貨商及下游客戶及時充分溝通,盡力降低非常時期物流環節阻滯對整個服務流程的負面影響。
二是針對采購部門受到的影響,應合理評估供需情況,一方面避免盲目囤積,另一方面對于緊缺物資,應積*協調已展開合作的上游供應商,并廣泛發布采購需求,審慎尋求新貨源。
三是針對公司高管受到的影響同樣值得引起關注,公司可以聘請首席重組官、臨時首席財務官或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組成的小型**別團隊,協助高管渡過危機時期。
通過本次調研結果來看,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企業均對未來發展計劃有調整的計劃。本次疫情讓更多零售企業意識到線上業務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絕大多數參與調查的企業對未來發展計劃包括了發展線上銷售渠道,加快線上線下整合。
此外,數字生態化建設、多業態融合體系、多元化發展均被大部分企業列為未來發展計劃。部分參與調查企業認為,加快發展小規模精品超市,以更好地滿足顧客生活需求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業內人士表示,本次疫情將使中國零售行業短期承壓,但長期來看,此次疫情為行業轉型帶來了契機。疫情加速消費者對于線上的依賴而加快轉型。
發展線上銷售渠道,加快線上線下整合,加快新零售布局步伐,加速落地“全渠道戰略”。隨著“無接觸”等新消費需求的出現,依托零售技術開展的“云消費”將成為零售行業的新常態,而零售行業的運營、銷售和供應鏈模式也將進一步向數字化轉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疫情致全球啤酒業遇冷》
下一篇《啤酒業將持續轉型》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