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10月22日,庫爾勒市2018年棉花機械采收現場會在普惠農場二分場召開,市農業局、農機局、農技推廣中心主要負責人及術人員,各鄉鎮(場)分管農業的領導,棉花種植大戶及普惠農場部分職工參加現場會。會上,農業專家講解了棉花生長全程機械化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并現場進行了機采棉采收示范。
當日,一臺五行采棉機和一臺三行采棉機轟鳴著開過庫爾勒市普惠棉花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選山承包的152 0173 3840畝棉田地頭,被快速“吞進”機器里的棉花,又被快速“吐出”來,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棉稈,原來長在枝頭的棉花已經被自動采摘并存入采棉機上面的存儲箱里。原本需要幾十名拾花工1個多月才能完成的采棉任務,現在兩臺采棉機不到**就完成了。郭選山是庫爾勒市普惠棉花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合作社今年共有5000畝地種上機采棉種。
“就拿這152 0173 3840畝地來說,經我們測算,平均畝產410公斤,目前人工拾花費約為2.3元/公斤,一畝地要940元左右的人工費。而機采棉僅需180元/畝,在采收上就省了760元。”郭選山說,再除去機采棉和人工采棉的收購價格差1元/公斤,1畝就是410元,這樣機器采收比人工采收每畝地可以節省350元,這還是在沒算人工吃住費用的情況下計算的。“要算細賬的話,實際上我每畝多收入遠不止350元。”郭選山說。“幾十個拾花工需要采一個多月,兩臺采棉機**就完成了。”郭選山表示,除了價格成本降低,時間成本的節約也是機械采收的一大優勢。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棉花人工采收成本的不斷提高和拾花工越來越難找的現狀,棉農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利潤空間縮小。為切實提高棉花生產效益,全面提升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庫爾勒市全面推進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促農民增收。今年,全市共種植了14萬畝機采棉,但由于之前受災影響,很多棉農補植后無法用機器采收,因此目前能用機器采收的面積約有5萬余畝。
現場會上,農業專家還詳細講解了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普惠農場五分場黨支部書記、廠長李永忠說:“今年普惠農場的棉花種植面積達10多萬畝,其中機采棉有4萬余畝。今天的現場會,職工普遍反映較好,明年農場將會大幅增加機采棉種植面積。一方面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產’的原則,一方面為職工和棉農減負增收。”
(來源:亞心網;通訊員 紀曉貞;時間:20181025;鏈接:http://www.szlhsb.com/content/201810/25/c277000.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