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原標題:遏制低俗營銷 還應提高企業違約成本
??絕味鴨脖為低俗的營銷方式付出了代價。絕味食品在*新發布的公告中披露,旗下全資子公司長沙絕味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子公司”)因在網絡平臺上發布的網絡廣告內容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禁止性規定,被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處罰款60萬元。
??絕味食品表示,事件發生后,公司配合長沙工商管理部門進行相關情況調查,接受工商部門對此事做出的處罰決定。并將追責此次“雙11”廣告文案事件直接營運、監管責任人。完善相關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外廣告宣傳審核力度。目前,子公司已根據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查的問題進行整改并將按期繳納罰款,該行政處罰未對公司及子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同時,絕味鴨脖官網發布的《關于絕味雙十一事件的致歉信》顯示,免去長沙絕味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負責人職務,對營銷公司電商團隊予以通報批評、扣發當季獎金處分。組織公司管理層、營銷部門全體員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廣告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學習。
??11月1日,絕味食品天貓旗艦店平臺和微信公眾號上登出的“雙11”促銷廣告文案因涉及低俗營銷遭到消費者炮轟。11月2日,絕味鴨脖方面表示,由于運營人員是新手,當天失誤上傳該海報。現已將海報撤下,對于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很抱歉。但僅隔一日,絕味鴨脖官方微信再次推送低俗文章,并且發布多日并未刪除,“知錯故犯”的行為引發網絡輿論的負面評論。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絕味鴨脖**次使用低俗營銷。北京商報記者此前查詢絕味鴨脖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發現,自2016年6月以來,絕味不時推送標題低俗、封面圖打馬賽克等文章以博取眼球。也有不少消費者對絕味鴨脖這種打“擦邊球”的營銷方式提出質疑。而此次事件過后,絕味鴨脖官方微信已刪除上述微信文章,僅剩的8篇微信文章點擊量均達10w+,距離*近的一篇文章更是以搶購5折券的方式吸引廣大消費者關注以及評論。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絕味鴨脖此次低俗營銷的方式從產業端到消費端均不討巧。絕味鴨脖的受眾人群中女性消費者居多,低俗的營銷方式對主流消費人群造成一定的侵害,并且這個問題已經上升到品牌性質的高度。絕味鴨脖有可能通過促銷等方式挽回品牌形象,但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此次事件無疑是“自傷”品牌。“60萬元的罰款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是件小事,但對絕味鴨脖品牌和消費者造成的影響更為重要,并且此次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更大于經濟處罰。”朱丹蓬說。不過也有觀點指出,在絕味鴨脖之前,也有其他低俗營銷餐企被罰數十萬元,但并未起到警示作用,如果未來食品企業繼續不顧后果只為吸引眼球,或成為“慣犯”,相關主管部門應考慮加大處罰力度,提高企業違法違規成本。(肖瑋 趙超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