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區100多名村民,日前手持鐵棍等工具,沖進當地的“普安制革集控區”,打砸了4家工廠:凡是能砸到的玻璃無一幸免,許多辦公家具和多輛汽車也被砸壞,兩條看門的狼狗也被打死。
必須指出,無論如何,用打砸的方式解決問題,都是嚴重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和輿論的譴責!但是,政府在這起事件中究竟應該汲取什么教訓呢?其實,英國經濟學家庇古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在其《福利經濟學》一書中論述過這個問題。他認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無形中會給社會帶來各種有利或不利的影響,這就是企業的“外部性”。其中不利的影響,也就是“負外部性”,會產生“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不一致”的問題,即企業主不必為他獲得的利潤承擔全部的代價,絕大部分代價都由社會來承擔了。
顯然,泉州出現的這起打砸事件正是企業的“負外部性”帶來的。從報道中看,皮革公司解決的方式是給周邊的農民以經濟補償。但現實情況是,外部性影響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質的,有些社會成本的價值根本就不能按市場價格計算。在泉州發生的這起事件中,一位接受采訪的農民老漢就用質樸的語言說出了其中的道理:“寧愿不要錢,錢和身體健康,你說哪個更重要?”
無疑,健康無價。當一件東西沒有價格的時候,就不能用市場的方式來解決了,這時就出現了“市場失敗”,只能由政府出面來解決。如果政府不能及時而有效地解決,那么被迫承擔社會成本的群體就很可能會自己動手解決。
所以在我看來,政府從這一事件中應該汲取的*重要的一條教訓,就是在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時,要時刻牢記這樣一條原則:自然人的人權高于法人的人權!不能以權衡經濟上的利害得失為理由,放縱企業法人侵害自然人的權益。
我們知道,企業法人也有生存權、人格權、發展權等,但是,法人應當在不和自然人的人權相沖突的前提下謀求生存和發展。皮革公司要生產皮革制品,**就應當考慮到工廠附近居民的生存環境問題,如果污染問題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案,那么政府就不能允許工廠投產。因為人類發展生產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全體人類的共同幸福,如果發展生產以犧牲自然人的基本人權(如健康權)、生命為代價,那么受害者的反抗以及價值觀的混亂,*終會產生無法預測的嚴重后果——就像泉州這次發生的打砸事件那樣。
來源:人民網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