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鉻鞣法是皮革工業*重要也是應用*廣的鞣制方法。它是利用三價堿式鉻絡合物與皮膠原側鏈上的羧基發生多點結合及交聯,使皮轉變為革。
鉻為重金屬,因此國家把皮革行業納入涉重金屬行業,同時也將含鉻邊角料納入《危險廢物名錄》。
一直以來,社會對皮革行業用的三價鉻鞣劑存在一些誤解,制革企業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含三價鉻的廢液和固體廢物分別進行治理和管理時,仍面臨一系列實際問題,比如含鉻邊角料的資源再利用與政策相沖突等。為此,本期《透視》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石碧教授就鉻鞣法的客觀認識及如何控制鉻排放等相關話題進行探討。
鉻(Cr)與皮革之間有啥關系?要建立對科學事實和數據的公平看法。
鉻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且具有環境持久性,其中六價鉻離子Cr(Ⅵ)*易溶于水且是一種強氧化劑,而三價鉻離子Cr(Ⅲ)的溶解度很低,兩者的轉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pH和濃度。
Cr(Ⅲ)的使用對消費者和工作者不產生危害
根據化學反應平衡原理,在自然環境中,Cr(Ⅵ)轉化為Cr(Ⅲ)的幾率大于99.9%,而Cr(Ⅲ)轉化為Cr(Ⅵ)的幾率小于0.1%,其中Cr(Ⅲ)會迅速轉化為不可溶的三價鉻氧化物,從而不再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且遠離了鉻的氧化還原平衡。
對于皮革中Cr(Ⅲ)的使用,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對消費者和工作者沒有危害。當然,人們會想到皮革中的Cr(Ⅲ)轉化為Cr(Ⅵ)可能產生的風險。針對Cr(Ⅵ)的急性毒性,國際上已有學者建立了數據模型進行風險評估。模型中以一雙鞋使用兩平方英尺皮革為例,經折算,一雙鞋皮革重量約為200g,而皮革中所含Cr(Ⅵ)的*大可能量為10ppm,而Cr(Ⅵ)的半致死量(LD50)經口值為26mg/kg體重,觀察到不利影響的劑量(NOAEL)為1mg/kg體重。由此計算,體重為70kg的成年人每天要吃掉900雙皮鞋,其攝入的Cr(Ⅵ)才可能達到半致死量;每天要吃掉35雙皮鞋,才可能出現不利影響。因此,皮革產品中Cr(Ⅵ)的急性毒性離皮革消費者的風險還很遠。另外,對于Cr(Ⅵ)的致癌性問題,目前大量研究已清楚地表明,Cr(Ⅵ)的致癌性是通過吸入或者支氣管進入導致肺部腫瘤,因此,對于Cr(Ⅵ)致癌性的關注并不適用于皮革類消費品。另據統計數據表明,Cr對皮膚的致敏性問題也不像公眾認為的那樣突出,只有不到百萬分之五的人會對Cr有過敏反應,而對金致敏的人數為對鉻的4倍,對鎳致敏的甚至高過10倍。
避免皮革中形成Cr(Ⅵ)的有效方法
盡管如此,也還是要盡量避免在皮革加工中形成Cr(Ⅵ)。例如:1.盡量使用優質的鉻鞣劑;2.
在鞣革各工序不用氧化劑;3.水場工段結束時pH值要低(3.5~4);4.工藝結束時進行*后的水洗操作;5.避免在染色工序前使用過量的氨;6.使用高性能的加脂劑;7.避免使用鉻酸鹽顏料;8.使用1%~3%的栲膠,其具有抗氧化保護作用;9.當無法使用栲膠時,使用合成抗氧化劑等。
控制制革鉻排放關鍵技術:逆轉工藝值得期待
鉻的排放主要由含鉻皮渣、含鉻污泥、鉻鞣廢水及染色廢水組成,其中含鉻皮渣本身沒有危害,目前也有成熟的技術對其進行資源化利用,無法利用的建議采用填埋方式處理。含鉻皮渣采取焚燒的方式是不好的選擇,這是由于在大于500℃的條件下,Cr(Ⅲ)轉化為Cr(Ⅵ)的速率加快,從而產生可吸入的鉻酸霧,因此嚴禁焚燒。
目前在傳統工藝中,存在含鉻廢水產生量大、分離不徹底的問題,而逆轉工藝突破了傳統制革工藝流程,將鉻鞣工序置于染色工序之后,且減少了生產工序。通過實驗,采用逆轉工藝后含鉻廢液的產生量可從5.36t/t灰皮降至1.8t/t灰皮,減少66.4%;平均濃度由傳統工藝的1237.8ppm降至490ppm,廢鉻液中的三價鉻減少86.7%。
因此,逆轉工藝不僅提高了Cr吸收率,減少了Cr的使用量和排放量,并且保證片削皮渣、復鞣染色加脂工序都無鉻,減少了Cr的輸出工序。經此項工藝加工的成品革的各項指標,經檢測都能達到產品要求,并且在粒面指標、柔軟豐滿及部位差等方面不差于傳統鞣制工藝,某些指標甚至優于傳統工藝。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