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荀彧 時間:2022-10-19 來源:互聯網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汽車及掛車側面和后下部防護裝置的技術要求及車輛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N.N,.O,和O。類車輛。本標準不適用于半掛牽引車;也不適用于為了專門目的設計和制造的、由于客觀原因面無法安裝側面防護裝置和后下部防護裝置的車輛。后下部防護要求不適用于為搬運無法分段的長貨物而專門設計和制造的特殊用途車輛(如運輸木材等貨物的車輛)。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3730.2道路車輛質量詞匯和代碼
GB/T 15089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3術語和定義
GB/T 3730.2和GB/T 15089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
未受保護的道路使用者unprotected road users
在使用道路時可能跌入車輛側面而被卷人車輪下的行人.騎自行車或騎摩托車的人。3.2
側面防護裝置lateral protection device
由縱向部件和連接結構件組成,并且固定在底盤的側面部件上或車輛其他結構件上的裝置,用于避免未受保護的道路使用者跌入車輛側面而被卷人車輪下;車輛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用作側面防護裝置。3.3
后下部防護裝置rear underrun protection device
由橫向構件和連接結構件組咸,并且固定在底盤部件上或車輛其他結構件上的裝置。3.4
后下部防護rear underrun protection
后下部防護指專門的后下部防護裝置或者依靠自身的外形與特性能夠具有全部或部分后下部防護裝置功能的車輛的車體.車架部件或其他部件。
4側面防護裝置的技術要求
4.1―側面防護裝置應按照附錄A.1所規定的試驗條件進行測量。側面防護裝置的外表面應光滑,并盡可能前后連續;相鄰部件允許搭接,但搭接的外露邊緣應向后或向下﹔相鄰部件應沿縱向留出不大于25 mm的間隙,但后部不能超出前部的外側。螺栓和鉚釘的圓頭允許凸出外表面不大于10 mm,其他零件只要其光滑并有類似的圓頭結構,也可凸出外表面不大于 10 mm。由直徑 100 mm的球體接觸到的外露的棱邊和棱角應倒圓,其圓角半徑應不小于2.5 mm;凸出小于5 mm的部件,其朝外表面邊緣應鈍化。
4.2側面防護裝置可以是一個連續平面,或由一根或多根橫桿構成,或者是平面與橫桿的組合體;當采用橫桿結構時,橫桿間距應不大于300 mm,且截面高度:
a)N。和O類車輛應不小于50 mm;
b)N,和O。類車輛應不小于100 mm.
平面和橫桿的組合結構應形成一個實際連續的側面防護裝置,并符合4.1的規定。
4.3側面防護裝置的前緣應具有一個連續的、貫穿其整個高度的垂直構件。對于N。和О。類車輛,垂直構件的外側面和前端面至少向后50 mm,向內彎曲100 mm,或*小半徑是50 mm,至少四分之一圓弧;對于N,和O。類車輛,該垂直構件的外側面和前端面至少向后100 mm,向內彎曲100 mm,或*小半徑是100 mm,至少四分之一圓弧(如圖1所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