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很多家長在給半歲的孩子做輔食時常會覺得沒味,于是添加一點鹽來讓孩子更愛吃。事實上,這么做是錯誤的。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6個月內,嬰幼兒的鈉攝入在200毫克左右,換算成食鹽為0.5克。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及嬰幼兒自身代謝的儲存,就能提供生長所需的足量鈉,不用額外添加。
根據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學齡前的兒童每天鹽的攝入量為1~2歲<1克,2~3歲<2克、4~5歲<3克。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原主任張思萊指出,這里限制鹽的攝入主要是限制食鹽中礦物質——鈉的攝入。而高鹽(即高鈉)的攝入會為兒童埋下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的隱患,同時也會增加患胃癌和骨質疏松的風險。因此限制鹽的攝入必須從嬰幼兒期開始。
警惕食物里的隱形鹽
張思萊還指出,從嬰兒開始添加輔食起,雖然不少家長關注了在飲食中少放鹽的問題,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飲食中隱性鹽的攝入。
不少蔬菜就含有隱形鹽。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例如蔬菜中茴香、芹菜、塌棵菜和茼蒿中鈉的含量較高。每100克茴香中含鈉186.3毫克,相當于含鹽量0.47克/100克。茼蒿中鈉的含量161.3毫克/100克,芹菜莖中鈉的含量206毫克/100克,塌棵菜中鈉的含量115.5毫克/100克。還有一些蔬菜含鹽量在40~100毫克/100克,吃這些蔬菜*好不要放鹽,可以使用醋和芝麻油、橄欖油、核桃油、亞麻籽油等進行調味。還有一些屬于中高鈉含量的蔬菜,如各種蘿卜、芥菜頭、大白菜、胡蘿卜纓、芹菜葉、生菜、蕹菜、西洋菜、藕,野菜中白花菜、掃帚苗等,烹制這些蔬菜時就要少放鹽。需要注意的是,家長還要少往孩子飯菜里添加味精、雞精,因為這些產品里也含有大量的鈉。
此外,肉類、魚類、蝦貝等天然水產品也含有不少鈉。連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面包、起酥類食品、麥片、餅干、蛋糕、點心、冰淇淋、奶酪、牛肉干、海苔、薯片、加工類的肉制品等都是含鈉較高的食物和零食。個別礦泉水100毫升含鹽也會達到80毫克。
因此學齡前兒童吃這些食物時,應該適當地減少每天鹽的攝入量,*好不吃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冰淇淋、薯片、人造奶油甜點等零食。
培養“輕口味”寶寶
要想讓孩子遠離“重口味”,保持“輕口味”,家長在喂養寶寶時一定要注意。
很多家長常常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泡奶粉時會在規定的水量里添加過多的奶粉,這就會導致孩子攝入鈉離子過多,奶粉沖調過濃的危害,其實等同于在奶粉中加鹽,尤其是對于新生兒和一兩個月大的嬰兒來說。
嬰幼兒的毛細血管很嫩弱,寶寶飲用過高濃度的奶粉,會使血管壁壓力增加,從而容易引起腦部毛細血管破裂,導致腦出血,出現抽風、昏迷等癥狀,久之也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同時血液中鈉的含量過高,也會影響鈣的吸收,使寶寶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血鈉含量過高同時會加重腎臟負擔,日久對腎臟也有損傷。
張思萊指出,嬰幼兒對鹽的敏感度遠高于成人。
家長千萬不能用自己的味覺來衡量孩子的加鹽量,因為小兒的味蕾發育還不成熟,對大人合適的鹽味,對于孩子來說就太咸了。時間一久,寶寶的口味會越來越重。也不要將大人的飯菜給寶寶品嘗。
要讓孩子吃得香,關鍵不在于放調味品,而要掌握食物制作技巧和營養知識。多采用蒸、煮、燉、煨,不宜采用油炸等方式。口味以清淡為好,不用或少用調味品,做到色、香、味俱全,從感官上吸引孩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