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記者 譚琳靜
從今年5月1日起,長沙市對五個品種的
政策背景
嗑藥水產危害長期遭忽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產品的消費量也日漸增加。僅以中部城市長沙為例,2005年到2011年,長沙市人均年消費水產品數量增長近1倍,其中海鮮水產品增長3.2倍。
一方面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帶來的巨大商機,一方面,水產的監管卻面臨嚴峻形勢。記者日前從監管部門獲悉,目前全國有3%的水產品因檢出國家違禁藥品殘留等問題被判不合格,由于問題水產品無法讓消費者肉眼識別,這些不合格產品經過種種渠道,很輕易就流入到市民餐桌;又由于其致畸致癌致突變的危害性也不像蔬菜農藥殘留那樣顯性,對于水產品產銷吃各環節中的食品安全隱患,長期以來都遭到忽視。
監管行動
半年銷毀嗑藥魚千多公斤
為了嚴防嗑藥魚進入市民餐桌,繼2009年長沙市對市民餐桌上大宗消費的主要水產品實行產銷對接制度后,2012年5月1日起,長沙市又用“憑證入市”制度,在馬王堆海鮮批發市場向來長的多寶魚、鱸魚、鱖魚、烏鱧和對蝦拉起一道質量安全防火墻:如果這些從全國各地運到長沙的水產品,擁有產銷對接證明,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證明及當批次有效檢測報告,加上產地主管部門開具的產地證明,則可以從綠色通道直接進入到市場內搶占商機;而那些拿不出任何檢測證明的產品,則實施嚴格的逢進必檢制度,檢出一例,則銷毀一車。
長沙市畜牧獸醫水產局向本報提供的監控數據顯示,憑證入市政策試行半年來,共對2688臺水產品運輸車輛進行檢查,其中,擁有長沙市場認可的質量把關證的車輛約1552臺,近60%的車輛在產地進行了把關。810臺無證車輛則被進行強制性的快速
“一車魚的價值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元啊。”在水產行業摸爬滾打數年的羅老板告訴記者,自己曾因為從外地拿的一條魚被檢出違禁殘留,眼睜睜地看著一車魚被銷毀,“心在滴血,卻毫無辦法。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會不會被抓到局子里的問題。”
目前,“憑證入市”只在5個品種和馬王堆海鮮批發市場試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政策有望在明年擴大試行品種和范圍。
企業響應
市場洗牌帶來升級轉型機遇
長沙人吃的鱸魚和鱖魚,70%來自廣東的何氏水產,30%來自廣州花都的香良水產。
長沙人吃的對蝦,60%來自中山的金龍公司和珠海的新年公司。
長沙人吃的牛蛙,60%來自福建的廣寶水產和海新公司。
這些在水產行業占據著一席之地的流通企業,多數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摸爬滾打十多年,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占據重要位置,是水產品食品安全名副其實的把關人。長沙對他們供應的產品如此動真格,這些企業怎么看?
11月30日,在憑證入市試行半年暨產銷交流會上,這些水產大佬向記者笑言,當長沙水產經銷商將長沙嚴管的信息傳遞到產地時,對長沙要做**個吃螃蟹的舉動,*開始他們曾抱“冷眼旁觀”的態度,也曾因產品被銷毀或曝光而“痛恨”過。但當他們決定自掏腰包坐飛機從各省趕來參加這個會議時,思想觀念已經“高度統一”:在食品安全問題牽動社會敏感神經的今天,長沙市場嚴管其實是給了企業一個訊號,這是促進水產企業升級轉型,從粗放式經營轉向塑品牌、占市場的機遇。
曾困擾過海新水產總經理邱志勇的是,由于以前市場沒有門檻,沒有要求,優質水產、劣質水產乃至問題水產均處在同樣的市場寬容度中,那些劣質水產和問題水產往往用低價擠走優質水產。
在廣寶水產總經理陳裕文看來,長沙市“產銷對接、憑證入市”政策,無疑是給優質水產一個綠色通道。而當前企業急需做的,就是抓住市場洗牌的機遇,為自己的優質水產打造品牌標識,讓老百姓在賣場能一眼識別,誰的水產是經過層層把關,經過檢測合格的。此項議題在當天的交流會上,成為各水產企業的共識。
據水產監管部門介紹,“憑證入市”試行半年來,已得到外地養殖基地的積*回應,一些養殖基地在源頭設置了檢測室,對供長產品實行專項檢測,自檢合格才運往長沙。如廣東的何氏水產、香良水產以及江門對蝦養殖協會等7個對接基地,均已建立產地自檢室。
思維延伸
長沙呼吁全國市場聯防
長沙屬于典型的水產品消費城市,全市城區年交易量達23萬噸。為防止不合格水產品流入長沙,監管部門**在全國探索出“產銷對接、憑證入市”政策,拉起市場防線,得到了多個產地主管部門和企業的支持。然而,因為全國水產市場缺乏聯防機制,在試行的半年過程中,也遭遇過“暗抵制”的尷尬。
長沙人一直有消費多寶魚的習慣,馬王堆海鮮批發市場多寶魚的日交易量約1萬斤。在一次政府部門的例行檢測中,一家外地流通企業向長沙市場提供的多寶魚,被檢測出違禁藥品殘留。按照“產銷對接、憑證入市”政策的相關規定,該企業的名字從長沙放心水產對接基地中除名。有一個細節是,之前該企業與長沙市場對接多年,長沙監管部門對該企業負責人說,若是能建立好溯源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下年度你仍能申請長沙放心水產對接基地。然而,長沙市場善意的提醒,并沒有引起對方重視。目前,該企業乃至該多寶魚主產區的魚,都不往長沙來了,“長沙市場如此嚴格,全國市場天大地大。”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認為,全國各主要水產消費城市建立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用市場手段共同倒逼產地建立準出機制十分必要。”長沙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食安辦主任黃吉邦,以及長沙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負責人周健均向本報透露,在國家相關部委的鼓勵支持下,由長沙市牽頭各主要水產消費城市的市場聯防機制呼之欲出。
讀者互動
優質水產品該有怎樣的標識
“憑證入市”政策把控住了批發市場這個大的市場入口,但如何在消費終端建立一個統一的標識,讓老百姓有更清晰更直觀的認知而達到選擇優質產品的目的?對此,相關部門和企業正在積*的探索中。如果民間達人有智慧共享,歡迎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333,或者@長沙晚報,說出您的建議,它將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惠及所有消費者。
數據鏈接
今年長沙水產總體合格率98.87%
長沙是全國26個水產品重點監測城市之一。農業部檢測中心每年例行抽樣監測4次,監測指標為孔雀石綠、氯霉素、硝基呋喃、磺胺及沙星類藥殘,水產品藥物殘留的主要危害是致畸致癌致突變。2007年,長沙市水產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為85%,2008年總體合格率為96.7%,2009年總體合格率為91.7%,2010年總體合格率為92.5%,2011年總體合格率為98.9%,2012年試行憑證入市政策后,截止到11月30日,總體合格率為98.87%。
長沙水產總體合格率
2007年
85%
2008年
96.7%
2009年
91.7%
2010年
92.5%
2011年
98.9%
2012年
98.87%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