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6月CPI出爐,6.4%的同比漲幅創出三年新高,而扮演這次通脹主要推手的角色再次落到了豬的身上。根據北京晨報記者的調查,盡管本輪
豬“拱”出來的通脹
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中,豬肉(后臀尖價格已經高達每公斤30.58元,而6月全月豬肉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57.1%,豬肉價格上漲一項就推高了6月份CPI上漲1.37個百分點,占據通脹總水平的兩成。如果剔除因去年下半年物價上漲導致的“翹尾”因素,豬肉可謂當仁不讓的通脹“主攻手”。
“豬八戒的肉再次貴過唐僧肉”,“都是‘二師兄惹的禍’”,“豬價怎么像姜文的‘子彈’一樣飛個沒完”?不僅關心物價的網民在論壇上發著牢騷,就是連國泰君安的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亦承認,CPI上漲是豬“拱”出來的,今后物價能否大幅回落同樣也要看豬價而定。
事實上,豬“拱”出來的通脹并不新鮮。由于食品類價格在CPI指數中所占比重較大,而豬肉作為中國人的主要肉食品又占據食品指數的重要位置,因此一旦豬肉價格大幅飆升,CPI指數勢必會快速上揚。2008年上半年那次瘋狂的通脹周期同樣是與豬價飛相生相伴,連續6個月,CPI漲幅均在7%以上。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調整CPI統計權重,食品類價格權重被降低2.21個百分點,可以預見,如果CPI權重尚未調整,恐怕今天的CPI就并非6.4%這么簡單。
“在村里轉悠半天兒也買不到一頭豬”
豬肉作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食品,存在“需求剛性”,而其供給卻因為糧食價格以及瘟病等多種因素影響而并不穩定,因此豬肉價格往往容易出現“過山車”式的變動行情。因為豬肉價格長期不穩定,農民的養豬風險也越來越高。
“去年還不怎么賺錢,甚至是賠錢,沒想到,今年大家卻又賺錢了,可是又沒有多少存欄,好的行情并不一定全能賺錢”,位于天津境內寶坻區的養豬戶姜偉告訴記者,不僅豬價起伏不定,近些年冬春季經常出現的“高熱病”也令養豬戶苦不堪言,“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一窩小豬仔,死了三四個,即使價錢再高也很難賺錢。
記者從天津市周邊農村了解到,由于去年豬價過低,不少養殖戶因賠了不少錢,有的已經退出了養豬行業,生豬產能也因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另外,由于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又流行了一次較大面積俗稱“高熱病”的豬瘟,不少養殖戶的存欄豬死亡率高達20%到30%,市場供應進一步減少。
“雖然現在豬價很高,但從我們周邊實際情況來看,養殖戶可供出欄的豬并不多,一是因為有很多養殖戶都是上季度剛補的欄,還沒到出欄時間,二是因為春季養殖死亡率過高,供應量比較少,豬販子有時候在村里轉悠半天兒也買不到一頭豬”。姜師傅表示,“價格高的時候無豬可賣,心里更是著急。”
生豬推遲出欄被“增肥”
“生豬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新增重量大多會長到‘膘’上,造成瘦肉率降低,出欄價格會降低,因此養殖戶會根據豬的品類將其養到一個相對比較合適的重量再出欄,但也會因市場情況不同選擇提前或推遲出欄”,養殖戶姜偉告訴記者,“原來豬價較低的時候一般養到230斤左右就賣了,現在豬價高還不好買,一般豬販子對豬的品相也就不那么苛刻了,養豬戶一般都會將豬養到250斤左右才賣”。
姜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生豬出欄價每斤10元,如果養到250斤的話,每頭豬會吃掉大約近800元的飼料,而購買小豬仔的價格差不多700元左右,再加上水電、采暖以及醫藥等費用差不多200元,目前每頭豬利潤在800元左右?!叭绻i價每天都漲個一兩毛,那么大家都會選擇推遲出欄,豬養得肥一點,錢也就能多賺一些”,姜師傅說,“根據以往經驗,漲得越快,跌得越快,大家都認為當前豬價可以說是‘百年不遇’,豬價一旦開始下跌,大家就都不會囤豬了”。
豬肉價格的大幅飆漲刺激了退出養殖業的農民重新參與到養豬行業,有不少養殖戶今年的**茬豬已經出欄,并大賺了一筆。盡管大家預期未來豬價“可能會落下來”,但姜偉表示,“夏天養豬成活率高,只要生豬出欄價不要跌過7塊錢,就不會賠錢,因此大家基本都是滿倉補欄,希望在今年賺到“第二桶金”,但這茬豬出欄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到時候行情可能就‘臭’了”。晨報記者 孫春祥
小農戶種植模式要突圍
建議一,對重要的經濟作物,建立一個快速的信息收集發布系統,減少種植盲目性。
建議二,加強農超對接等訂單農業工作,向“訂單農業”轉化。
建議三,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試點,給農民加一道保險,避免菜價暴跌血本無歸。
建議四,目前,為緩解蒜農的困境,政府可鼓勵大企業出面回收一部分,適當調控。
在采訪中,無論是蒜農、儲存商、代理商,還是專家們,對于蒜價當下大跌的原因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坝械恼f今年大蒜全國增產兩成,有的說三成,還有的說翻了幾倍,全國種植面積究竟擴大到了什么程度,都沒有權威的數字。”楊桂華表示,去年豐厚的利潤刺激著金鄉周邊以及外省市紛紛擴產。他希望政府能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蒜業機構,將全國大蒜的各個環節信息數據匯總分析,避免重蹈蒜賤傷農的覆轍。
這些建議得到了一些專家的認同。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認為,對那些重要的經濟作物,建立一個系統、快速的信息收集、發布系統尤為重要,在農民的生產、銷售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借鑒,減少種植的盲目性。短期里,為緩解蒜農的困境,他建議政府鼓勵大企業出面回收一部分,適當地調控。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指出,“蒜你賤”現象根本上是我國分散的小農戶種植模式造成了農產品種植盲目的追隨,在價格“蛛網”中惡性循環,難以解決。他的建議是,加強農超對接等訂單農業工作,向“訂單農業”轉化;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農產品種植與銷售信息的發布,讓農民及時了解產銷情況。另外,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試點,給種菜農民加一道保險,避免菜價暴跌血本無歸。
事實上,大蒜只是夸張的樣本,專家們的建議對包括生豬養殖在內的中國農業有著普遍意義,值得有關部門借鑒反思。
晨報記者 焦立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