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何去何從?
??? 近日,綠色和平組織和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相繼召開新聞發布會,雙方針鋒相對,一方強烈反對轉基因水稻商業化,另一方則高調呼吁
??? 轉基因食品商品化烽煙再起
??? 去年,美國加州稻農協會主席謝普世親臨北京,向公眾介紹美國農民反對轉基因稻米的情況。此舉在各大媒體引起了軒然大波,隨后,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再次擱置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生產的申請。
??? 這一影響和困境同樣挑動著轉基因水稻支持派的神經,今年初,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ISAAA)主席CliveJames來到北京,發布年度轉基因技術的全球報告,它高度評價中國在轉基因農作物種植中取得的成就,并稱中國是全球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的領頭羊,為轉基因食品商品化造勢。
??? 這場爭論中,水稻僅僅是一個典型代表。轉基因食品(GM),簡稱為“工程食品”,它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的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到其他的生物細胞中去,從而改變其遺傳物質(DNA)并有效地表達特有的性狀的產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生物基因組研究工作的展開和技術的日趨成熟,轉基因作物逐步向商品化發展。與此同時,轉基因作物的生態風險,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轉基因產品作為食品對人體健康問題、產品運輸問題、國際貿易問題、知識產權問題等等已引起世界性的所謂“生物安全”的論戰。
??? 即便如此,受到21世紀人口膨脹壓力等因素的驅動,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作物將成為解決21世紀糧食危機的重要措施之一,生物技術產業也將成為全球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此誘惑下,各國紛紛加大了對這一領域的研發。
??? 這在我國也不例外。我國近年來在轉基因作物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政策取向不明。一方面,我國政府加大了對轉基因作物的研發以及植物基因組研究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國自1999年以來基本上沒有批準新的轉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產,而已批準商品化生產的轉基因植物中,卻鮮有糧食作物。
??? 可以說,我國的轉基因作物還是有了很大的發展,在2006年,中國有680萬小型農戶種植了350萬公頃的抗蟲棉,占到全國棉花種植總面積的66%。除了在棉花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外,中國的安委會還在2006年建議批準了抗環斑病毒的轉基因番木瓜。
??? 而在水稻上,詹姆斯透露“中國正在考慮批準轉基因水稻的種植,而且有望在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并獲得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后,轉基因水稻的種植將通過審批”。
??? 他的一席話引來了學界激烈的爭議,綠色和平組織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馬天杰就強烈反對說:“大米是主食的一種,是人需要長期食用的,誰能保證這些大米在10年后或者時間更長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后果!”
??? 鑒于大米在我國種植的廣泛性,他們的爭論同時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 利害之爭
??? 近二十年來,轉基因食品的生產發展可謂十分迅猛,各國都紛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研究,就連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也曾在聯合國大會上贊揚轉基因食品是“繼綠色革命后的一次藍色革命”。那么轉基因食品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 **,它可以提高傳統食品的品質?,F在人類已經成功地做到了通過基因工程改良植物食品的食用品質。比如改變油料作物,改變淀粉組成及含量,增加土豆中氨基酸含量,提高谷物食品的賴氨酸含量,提高玉米、小麥中的色氨酸含量,提高小麥烘焙性能;改變大豆中的蛋白質、氨基酸,脫除豆腥味;增加果蔬貯藏、保鮮性能等等。我國自行培育的耐儲存番茄就可以*大地緩解新疆地區的番茄保鮮難題。
??? 其次,它可以提高傳統作物的抗逆性和產量。轉基因技術提高作物對害蟲、雜草、干旱、鹽堿、病毒、不適溫度等的抗性,從而減少對農藥及殺蟲劑的依賴,保證農業的穩產和增產,同時對環境也是一種保護。現在國際上轉基因食品的重大項目,如抗除草劑的大豆、抗蟲玉米、抗蟲棉等,都是這個方面的成功應用。我國已在部分地區種植的轉基因彩色雜交棉,它具有棕、黃、紅、綠、藍等多種顏色。用它織成的紡織品具有不變色、不需要化學染色,減少環境污染等優點,并且價格較普通棉花的棉織品要高出10多倍,這種棉花如能大面積種植, 對于提高農產品的經濟價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此外,轉基因食品在生物制藥和酶制劑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研制狂犬病和乙肝疫苗,利用生物反應器生產胰島素,以及利用食用菌生產凝乳酶、淀粉酶等用于牛奶和淀粉加工?;蛟S將來我們吃一個番茄就可以不用再接種乙肝疫苗,喝一杯牛奶就不必再服用避孕藥。有學者比喻說,轉基因技術好像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雙“上帝之手”,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通過其盡情發揮。
??? 但是,上述的優點只是轉基因植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它的出現也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激烈爭論。一方面是迅速發展,不斷地有新的轉基因植物出現,另一方面是由于一部分科學家們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擔憂而反對,甚至是強烈地抨擊轉基因植物。
???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轉基因食品可能有以下幾大危害:**體現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上。在實驗室研究階段,為了篩選出成功的轉基因品種,經常在目的基因上加上一段抗生素抗性基因,有人擔心長期食用這類食品會導致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影響醫療效果。如在過敏反應問題上:在正常人群中,有小部分的成人及兒童屬于過敏體質。而轉基因食品由于新引進了基因,產生了新的蛋白質,這可能是人類從未接觸過的物質,也可能有人在原來不過敏的食品上產生了過敏反應,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又如毒素問題:有人認為殺蟲基因對人體可能有潛在危險。而且現在的技術還不能做到新基因的定點插入,基因轉移隨機性很強,可能會產生新的毒素。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 其次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則集中在基因漂移問題上,有人擔心轉基因大豆的抗除草劑基因如果漂移到雜草的遺傳物質中,雜草會變成“超級雜草”,無藥可除?,F在已經有報道說發現了這種基因在地上部分和土壤中的漂移現象。尤其是,如果今后全世界每種作物只種植一種或是幾種高產抗逆的轉基因品種,一旦出現針對其的病害,將對此物種帶來毀滅性打擊。而且已經有人發現轉基因品種可以通過花粉將新基因轉移到野生種之中,這對于生物進化是很不利的。生態系統本來就是“一物降一物”,人為消滅某物種的天敵,對生態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另外,由于轉基因作物不是自然選擇的產物,可能會產生新的病蟲害或是導致原有病蟲害進化變種,危害更大。
??? 轉基因食品還可能產生一些社會問題,現在轉基因作物的種子和專利被杜邦、孟山都等五六家國際大公司所獨占,為了控制基因轉移同時保證利潤,這些公司通常將轉基因作物的種子做成雄性不育種,因此農民必須每年購買新種,這無疑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和農民的負擔。而在宗教倫理問題方面,素食者認為植物中轉入動物基因損害了其權利,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對于食品中有豬或牛的基因很難接受,神創論者認為只有上帝才有權力改變生物,還有人認為人的基因如果轉到食品中就是人吃人。
??? 正是這種種問題的存在,西方發達國家對轉基因食品問題普遍持十分謹慎的態度,尤其在水稻上。目前,只有美國在小范圍內批準了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生產,但已引起嚴格抵制轉基因食品的歐盟和日本的強烈關注,致使美國非轉基因大米國際市場的價格一路下跌。
??? 慎防商業利益主導決策
??? 無疑,轉基因食品商品化安全與否尚難下定論,但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健康角度出發,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合理的。
??? 反觀發達國家,它們都非常重視轉基因動植物的安全管理。日本政府早在1979年就頒布了轉基因安全管理法規,日本農林水產省又于1989年制訂了轉基因農業生物安全管理指南,明確要求轉基因生物必須先在封閉的模擬環境中確認安全后才可進入開放環境,并對實驗條件、用具及儲存運輸設施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在美國,一項轉基因作物產品要走向市場須先經過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農業部和環保局的審批。
??? 在我國,國家科委在1993年頒布了我國**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法規,農業部于1996年又頒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規定轉基因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和商品化生產都應事先經過有關部門直至全國基因工程安全委員會批準。2001年6月,我國國務院又公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條例》。《條例》對轉基因作物的研制、生產和銷售各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并首次提出“經審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必須進行標識”的具體要求?!稐l例》的頒布,雖然為人們正視轉基因食品,減少不必要的擔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執法的實際情況離法規的要求還有明顯的距離,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情,不少業內人士憂心忡忡地說。
??? 鑒于轉基因農業生物的安全管理既涉及宏觀、又涉及微觀,既有法律法規建設問題、又有執法的組織實施問題,業界建議修訂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與管理條例。在管理中應將科學問題和行政策略區別開來,提高安全性評價的科學性,對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評價與審批實行分類管理。
??? 在現在轉基因食品商品化的利弊尚未完全明朗之前,國家的決策中要慎防商業利益主導決策。業界強調,國家的主管部門所推行的準許轉基因食品商品化與否的工作,要是實實在在的政府行為,是以有效管理國民經濟、生態和社會生活安全為目標的國家管理活動,要與追求利潤*大化的企業行為截然不同。一旦混淆政府行為與企業行為,就可能會扭曲公共政策的初衷,影響我國本來已經欠缺的社會公正的建立和公共利益的實現,妨礙政府公信度的維持和提升,*終引發的矛盾會給我國未來的生態、公眾的經濟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不可逆轉的負面效應和混亂。
??? 由于轉基因作物的研發與產業化牽涉面廣,建議國家成立一個領導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的權威性班子,負責制定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規劃,確定優先發展領域,協調各方面關系,解決研發及運行管理機制等重大問題。
??? 同時,我國無疑還要繼續增加科研投入,保障轉基因作物和農業生物技術的持續發展。建議國家設專項資金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繼續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轉基因農作物研發,并將它們形成中央財政支持下的較長期穩定的重大科技項目,以保證我國農業生命科學的長期穩定發展,使我國未來的轉基因食品研發技術不落后于其它國家。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