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目前,以生態與環境技術為主要特征的
???
有機農業與有機食品發展概況
???
歐洲是有機農業發展比較早的地區,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瘋牛病、二口惡英等食品安全問題,有機農業在歐盟國家受到了****的重視。歐盟12個國家的農業部長于2001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了“有機食品和有機農業伙伴行動”會議,制定了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歐洲行動計劃,并簽署了“哥本哈根宣言”,要求在隨后的2年內開展如下行動:分析有機農業生產進一步增長的障礙和潛力;制定以市場為基礎的包括發展有機農業各方面的戰略;分析發展有機食品和有機農業與一般農業政策的關系。
許多歐盟國家計劃到2010年將有機農業面積發展到占農業面積的10~20%。所有歐盟國家都對有機農業予以補貼支持。歐洲自由貿易區國家和中東歐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補貼支持。有些國家不僅按面積向農民直接提供補貼,而且對投資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加工、建立市場體系、開展有機農業研究、培訓和建立示范農場提供支持。
???
2002年5月,美國布什總統簽署了一項法案,向有機農業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持:1500萬美元用于有機農業研究;1350萬美元用于資助生產者和經營者有機認證的成本;定單銷售****有機產品種植者產品的可以免稅;支持有機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國際有機食品銷售值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2001年市場銷售值175億美元,2003年為250億美元,預計到2008年將達到800億美元。
綜合分析,國際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呈現出如下特點和趨勢:以生態、環境有益技術為特征的有機農業已經并將繼續受到各國政府重視。 不少國家從農村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出發制定鼓勵政策,加大投資,推動有機農業發展。很多國家利用WTO綠箱政策對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開發實行補貼。
由于有機食品的安全性與優良品質,有機食品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 超市和大型連鎖零售業等主流銷售渠道涉入有機食品銷售,有機食品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消費增長將進一步刺激有機食品生產和有機農業發展。FAO進一步重視有機農業。目前,FAO把有機農業看作是是提高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可實踐的途徑,將有機農業列為16項多學科行動重點領域之一。FAO及其設在泰國的亞太分支機構,目前有幾十個關于有機農業研究、推廣等方面的項目。
有機農業發展、有機食品市場將繼續保持不平衡,歐美國家將繼續主導有機食品消費,有機食品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將長期存在。發展中國家在向歐美市場出口有機食品的同時,開始發展國內市場,并將其作為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動力和歸宿。有人預測中國將會成為歐盟、日本和美國之后的第四大有機食品消費市場。
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有機食品生產、加工、標識及銷售準則》對有機農業作了如下定義和要求:“有機農業是促進和加強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康,包括生物多樣性、生物循環和土壤生物活動的整體生產管理系統。”“有機農業生產系統基于明確和嚴格的生產標準,致力于實現具有社會、生態和經濟持續性*佳化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機農業強調因地制宜,優先采用當地農業生產投入物,盡可能地使用農藝、生物和機械方法,避免使用合成肥料和農藥。”因此,有機農業生產體系避免使用化學合成品,例如合成的殺蟲劑、除草劑、殺真菌劑、化肥、獸藥(抗生素、生長調節劑,合成的防腐劑和食品添加劑,不采用輻射等等,從而*大程度地避免這方面的污染,是消費者期望有機食品是健康食品的基礎。
農藥殘留。 有機食品認證規定,在開始有機農業生產之前,農田中必須停止使用化學農藥2~3年。有機農業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但不排除使用天然產物農藥,而這些天然產物農藥必須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在有機農業生產和認證標準或技術規程中,都有經過嚴格評估過的可以用于防治病蟲害的物質的清單。在有機農業生產中,推薦使用生物的方法來治理病蟲害。因此,與常規農業生產不同,有機農業生產的食品中農藥殘留量大大降低,從而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應該指出的是,目前還不能將有機食品完全定義為沒有農藥殘留,因為盡管在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但環境中的殘留和大氣中的農藥漂移,還是不能完全保證有機食品中農藥殘留**等于零。
硝酸鹽。 按有機農業方法生產出的作物,特別是塊根和塊莖作物,硝酸鹽的含量顯著低于常規種植的產品。在一定條件下,硝酸鹽會轉化成亞硝胺這類致癌物質。農產品中硝酸鹽的含量,主要來源于使用可溶性高的礦質肥料。按有機農業方法生產,可以平衡供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可溶性氮素。另一方面,按有機農業方式生產,還可以減少硝酸鹽向水體中淋失。德國和法國政府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轉換,目的之一是改善水質,特別是減少水體中硝酸鹽的含量。
環境污染物。 除了農藥殘留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對食品安全帶來的危害。廢水處理后固體物質(常見的有淤泥在農田中的應用,將可能給農產品帶來重金屬、有毒有機物(如二惡英等和致病病原體的污染。食品法典和歐盟有機農業標準都禁止使用下水道淤泥。一些歐洲國家(如丹麥和瑞典禁止在放牧草地使用淤泥,還有一些國家(德國、荷蘭甚至限制在常規農田使用淤泥。修改后的美國國家有機農業計劃也禁止在有機農田中使用淤泥。
獸藥和飼料污染。 根據歐盟法規,在有機農業的動物健康管理中,排除使用合成的化學藥品預防疾病。動物有機生產健康管理主要通過選擇合適的品種和品系等措施。在美國,公眾對于抗生素的關注,以及媒體對瘋牛病的報道,推動消費者對有機乳制品的需求增加了35%。在一些歐盟國家,有機牛奶的市場需求強勁,預測將進一步快速增長。
動物飼料的污染,例如農藥殘留、農業和工業化學品、重金屬和核輻射,也會引起動物源食品的安全性問題。歐盟標準規定,家畜有機生產要求飼料必須是按有機方式生產的,與常規農業相比,減少了農藥殘留和其他農用化學品對飼料的污染。但是,如前所述,有機農業并不能完全排除環境污染物的影響,也不能完全排除動物食品中污染物的殘留。
???
有機農業與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
人們擔心,按有機農業方式生產會造成作物減產,給糧食安全問題帶來負面影響。糧食安全問題是十分復雜的。糧食問題是否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政治、經濟方面,例如貧困、不平等、歧視;缺少資源進行糧食生產,戰爭和社會動蕩以及糧食市場發育不完善等等。
但是,農業生產方式本身在糧食安全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幾個要考慮的主要問題:非持續的生產方法:土壤遭到侵蝕、土壤肥力和地下水消耗而得不到補充、土壤和水體遭到有毒物質污染、土壤鹽化等等;農田喪失了生物多樣性,周圍生態環境退化;生產資源的非有效利用;自然災害。
世界對糧食的需求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還將持續增加。取代以往以增加資本投入和大量使用化學投入物增加糧食產量的做法,采用改善生物多樣性、促進養分循環、以及協調作物、動物、土壤和其他生物組成的相互作用,促進資源保護和再生的有機農業生產方式,是可持續提高農業生產、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一條可以實踐的途徑。
有機農業可以提高農田生產能力,生產多樣并安全的食物。 在許多情況下,當農田從常規種植向有機種植轉換,在開始轉換之初會出現減產,特別是那些原來嚴重依賴化肥和農藥投入的地區。但是,在那些原來對農藥、化肥依賴較少的地方,轉換到有機種植就可能不會減產,相反還可能增產。這種有機種植生產能力的增加來自以下原因:通過輪作、間作和多樣種植,農業生產系統生物多樣性得到改善;種植或間作綠肥作物;通過利用作物秸桿還田(或制作堆肥以后還田,促進了農田養分循環;較好地利用周圍生態系統有機物質;較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尤其是水資源(例如覆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將養殖業和種植業結合起來,改善養分管理水平;更加注意水土保持。
必須指出的是,單靠有機農業不能解決所有生產問題。例如,在多數情況下,有機農業為恢復由于常規農業措施而退化的農田提供了可以實踐的方法,但是,在那些土壤和周圍環境退化過于嚴重的地區,僅采用有機農業的措施不能保證恢復和增加生產能力。在這些情況下,有必要將有機農業和修復生物多樣性為目標的農業系統重建結合起來。
有機農業是農民增收的手段。 至少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效益:不支出或減少支出購買化肥、農藥的成本;生產力多樣化和優化;保持和促進農田和周圍的生物多樣性;在市場上賣得較高的價格。
有機農業:可持續發展付諸實踐。 綜上所述,與常規農業相比,有機農業顯然是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方式。目前,在發展中國家一般從三個方面來發揮有機農業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在資源匱乏區域,通過有機農業來實現糧食自給和區域發展;培育市場,增加農民收入;將有機農業當作保護生態多樣性和自然資源管理的工具。有機農業考慮的不僅僅是糧食自給,也不僅僅是自然保護和增加收入。通過綜合有機農業三個方面的努力,將可持續發展付諸實踐,*終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生產雖然在1990年就已起步,生產的有機茶還出口到歐洲,但當前除有機茶和有機大豆有一定規模外,其他有機食品仍處于起步階段。從2002年開始,我國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在農業部《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將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作為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一個部分,要求以市場為導向,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應積*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作為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發展方向,加快認證進程,擴大認證覆蓋面,提高市場占有率。
???
在糧食生產及加工、包裝和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形式的食品安全問題,如細菌、寄生蟲、病毒和真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所造成的微生物性危害,環境中自身有毒物質砷、氰化物等產生的危害,有毒化學工業品或放射性廢棄物或其他潛在的污染源對食品造成的污染等等。從農業生產來說,過量或不正確使用肥料、化學合成的農藥和獸藥,以及在動物飼養中使用了污染的飼料等等,都會在食品生產鏈中產生食品安全問題。
當前,我國不能繼續沿襲以污染環境和損耗資源為代價發展經濟的舊模式。同時,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向小康邁進,人們的飲食結構已發生很大變化,消費層次明顯提高,追求“綠色”、“環保”正成為新的時尚,包括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在內的無公害食品生產和消費,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順應國際市場潮流、擴大有機農業生產及有機農產品出口,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發展有機農業也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對于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