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起,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多項經濟新規定開始生效,對商家進行相應的約束。而“黃金周”也是商家掘金的大好時段,這些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新規在長假期間是否得到了執行?執行得是否全面徹底?這七天,我們的記者將就此深入一線采訪。
新聞背景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的《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兩項國家強制標準規定,從10月1日起,凡是經過加工加熱的食品,其商品標簽上一律禁止使用“鮮”字。
此前,業界曾一致認為,這兩項新規的出臺,目前在市面上*直接的體現應該在奶制品身上。
鮮奶真的新“鮮”?
昨日,記者在水果湖一家超市牛奶區看到,柜臺上200ml、500ml光明牛奶包裝盒上均標稱“純鮮牛奶”,486ml蒙牛牛奶包裝上也印有相同字樣,而486ml盒裝揚子江則直接標稱“鮮牛奶”。
當天,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超市,發現均有“鮮牛奶”出售,在奶品中的占比約兩至三成。有消費者對記者稱,感覺這些“鮮奶”口感要好一些,至于有多“鮮”,他們心里也沒底。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消費者喝的液態牛奶主要是 巴氏奶和 常溫奶,兩者都是經過高溫加工的。按規定,他們名字中的“鮮”字得去掉。
廠家為何“懷舊”?
生產廠家對此怎么看呢?“抹去‘鮮’字,會使習慣了對傳統鮮奶理解的消費者產生誤解,”武漢光明乳業市場經理萬文忠認為,這一政令短期內會對產品銷售不利。
武漢友芝友生產部經理嚴表示,落實國家規定是必需的,但應該有個過程。自7月起,該企業已投資數十萬元用于更換包裝,“到目前為止,也才完成95%的更換工作?!?
武漢市奶業協會談宇晴說,“鮮”字向來是消費者選擇奶制品的重要考慮因素。基于企業對“鮮”字招牌的看重,可能會有一個適應期。
爭執何時終結?
有關“鮮奶”的標識之爭由來已久。
武漢市奶業協會人士介紹,由于奶源不足、消費量大,一些廠家將經過加工的生奶和復原奶都稱為“鮮奶”,引起了標識的混亂。“企業不規范的競爭方式也迷惑了消費者,一個事實是,現在完全了解巴氏奶、常溫奶和復原奶區別的消費者并不多?!?
“禁鮮令”可以讓消費者更多地去了解產品的本質,更加明白地消費。武漢市質監局標準處人士稱,對于部分標簽庫存量大的企業,經批準可適當延長使用期限至明年6月1日,給廠家一個緩沖期。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