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受寵多年的新西蘭奶源,近年來逐漸受到來自愛爾蘭和荷蘭等國家奶源地的沖擊。
11月25日,新西蘭乳業支柱企業恒天然在新西蘭召開的年會中透露了一個其業務改革的重要信號,即目標是未來5年內在華業績翻番,并考慮在中國境內生產。
一直在華扮演原料供應商的恒天然,經過近10年時間的市場觀察和醞釀,正在考慮在中國建設生產工廠,如果戰略規劃實現,恒天然在華的戰略轉型將邁出實質性一步。
再度出擊中國市場
11月25日,占全球乳制品貿易三分之一、新西蘭*大的乳業合作社恒天然在當地懷卡托地區的工廠里召開年會,據悉約300位奶農股東出席。其中,*受關注的點之一即恒天然管理團隊對中國市場的*新規劃。
恒天然首席執行官施牧德(Theo Spierings)表示,計劃要把公司打造成中國**的乳制品商,目標是要在未來5年內把在華業績翻番,達到100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約419億元)。如果上述目標可以達成,那么中國市場彼時將占恒天然總收入的25%-30%,這也將促使中國公司在全球版圖中扮演重要角色。
“恒天然下一個商業計劃是要重新考慮在中國境內的生產,這個設想可能在明年3-4月間由管理層提出并討論,在6月前草擬好計劃提交董事會。”施牧德稱。
盡管恒天然作為*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乳企,卻一直走緩和路線,沒有像意大利帕瑪拉特、美國卡夫、英國聯合利華等跨國乳業巨頭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那么猛烈。恒天然一直將自己定位在產業鏈的上游,為本土的乳品企業提供原料乳粉,堅持了一貫冷靜謹慎的市場策略。
雖然在接下來的多年中,恒天然在中國有自建或是和其他乳企合資建立的牧場,但大多是以為其他乳企或是餐飲店供應原料為主,自己旗下的產品基本均是原裝進口。
談及恒天然入華之路,便不得不提到2013年其入股國內乳業巨頭貝因美一事。在年會當天也來到現場的恒天然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朱曉靜說,和貝因美的合作關系是公司在中國成功的關鍵因素,后者正是恒天然所需要的。“電子商務正在改變中國的游戲規則,尤其是食品行業,線上銷售的發展潛力很大。”
而恒天然這家外企也正在一步步地適應中國市場的游戲規則。據恒天然在會上透露的數據,在今年“雙11”當天該公司的線上銷售額為900萬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約377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7倍。
不過,在業內看來,恒天然想玩轉中國市場,還欠缺些什么。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恒天然當前在中國市場上*缺的就是一個有分量的終端產品。恒天然雖然是全球**的原奶供應商,但是消費者對終端產品的關注度遠遠高于供應商,要不是當初的肉毒桿菌事件,估計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很可能至今仍然不知恒天然。恒天然現在需要一個好的終端產品來提升其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認知度及認同度,從而帶動恒天然旗下所有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