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2-11 來源:互聯網
1月16日上午9時,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浙江省代省長車俊作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八大萬億產業”。
一改過去一直提的“七大萬億產業”概念,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文化產業,推進各產業融合互動、業態創新,加快形成以八大萬億產業為支柱的產業體系。”
這也是文化產業首次躋身“萬億產業俱樂部”。
《浙江省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提出,到2020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以上,文化產業總產出達1.6萬億元。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16年浙江預計全年生產總值4.6萬億元、增長7.5%左右,2017年的目標則是增長7%以上。
打造萬億文化產業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要大力發展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文化產業,推進各產業融合互動、業態創新,加快形成以八大萬億產業為支柱的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浙江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09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0億元,年均增長18%;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88%提高到2015年的5.81%,文化產業已成為浙江省支柱性產業之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4位。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綜合處長處長潘毅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浙江文化產業的特點是,發展比較早,企業基礎比較好,大企業比較多。
“之所以把文化產業當做萬億產業來打造,是因為它是新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潘毅剛指出,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比如信息產業、旅游產業有很多的交叉。
近幾年來,文化產業已成為浙江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之一。2015年,全省電視劇、動畫片、電影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二和第三位。目前全省擁有各類文化法人單位近10萬家,從事文化工作的個體工商戶超10萬家,各類文化產業園區156 0190 2607多個。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華策影視(10.190, 0.00, 0.00%)、宋城演藝、華誼兄弟(10.100, 0.00, 0.00%)等一批龍頭企業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力。
但這些領域,也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潘毅剛認為,迫在眉睫的是知識產權的保護,“文化產業不能光靠資本的注入,更需要創新的內容,需要保護創新,尤其是保護知識產權,否則創新驅動就是一句空話”。
另外,還需要打造國際性的大企業,實現將國內的文化輸出去。2016年浙江電視劇、動畫片產量和文化服務出口總量均居全國第2位;全省文化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0.68億元,同比增長29.8%,位居全國第3位,其中文化服務出口達14.68億元,同比增長156 0190 2607%,位居全國第2位。
今年GDP增速保7%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7年主要目標是確保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三去一降一補”推動轉型升級來實現。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務,浙江未來一年要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大戰略背景下,建設好以下幾大載體: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波梅山新區、中國(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
同時,通過特色小鎮理念和方式分塊改造提升開發區(園區),力爭在紡織、服裝、皮革、化工、化纖、造紙、橡膠塑料、建材、有色金屬加工、農副食品加工和批發零售等“10+1”傳統產業先行取得突破。
G20峰會后,未來幾年浙江要做好重點保障的盛會主要是世界互聯網大會和2022年杭州亞運會。
“創新驅動”依舊是浙江未來一年的戰略要點。與過去相比,重要性更加突出的是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這方面浙江將重點推進省部共建國家實驗室,并通過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錢塘江金融港灣、中心城市科技城以及特色小鎮等實現產業化。
有效投資方面,浙江的目標是完成“411”重大項目投資1萬億元以上,確保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重大產業項目投資、重點技術改造投資和生態環保投資增長15%以上,確保浙商回歸到位資金38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60億美元。
過去一年里,浙江在“三去一降一補”方面,處置555家“僵尸企業”,淘汰改造2000家企業落后產能;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從年初的22.2個月下降至年底的11.7個月,其中住宅從15.8個月下降至7.3個月;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從57.8%下降到56%;直接減輕企業負擔1010億元。
這一年浙江省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快車道”,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至城區地鐵專線、杭紹臺鐵路等一批交通項目開工建設。
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城市化水平達到71%左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約4個百分點;GDP平均增長8.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約1個百分點。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比如,民間投資、工業投資增長不快,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依然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仍然比較困難,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還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仍然不足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