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貼上“有機食品”的商品價格,總要比普通商品的翻一番,而現實籠罩在食品安全上的陰霾,還是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和青睞有機食品。那么,有機食品真的可以保證食用安全嗎?
“綠色食品”被當做“有機食品”
記者從一家大型超市的蔬菜專柜購買了兩款雞毛菜,普通雞毛菜的價格為9塊錢一斤;有機雞毛菜的價格卻高達每斤20塊錢;兩者從外觀上很難看出差別。消費者辨別有機食品的真假,只能通過外包裝,或者去“好一點的超市”。
通過采訪發現,大多數人對“有機”概念的認識總體還較為模糊;而對于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區別,不少消費者也坦言并不了解。
可能正是因為消費者搞不懂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的區別,讓很多商家開始趁機“忽悠”。某枸杞經營店店員向記者介紹“有機的就是綠色“包裝”,其它都是紅色的”,事實上,枸杞等食品去年已從《有機產品認證目錄》中被取消了認證資質。查看這包所謂“有機枸杞”的包裝袋上,醒目的印著“綠色食品”四個大字。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一家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有機蔬菜專賣店。柜臺上整齊擺放著包裝精美的有機蔬菜,但包裝上均沒有有機認證標識,店員告訴記者,認證標簽要過陣子才能下來。而當記者第二天再次來到這家店時,其他的店員給出答復,稱現在都是這樣包裝的。
不僅是實體店,有機食品的網上銷售也良莠不齊。京東、1號店、淘寶等大型電商都在售賣有機產品。記者在淘寶網上鍵入關鍵詞“有機食品”,搜索結果中出現了近2萬5千件商品,除了糧油、水果、蔬菜,還包括酒水、茶葉和調味品等,其中有不少借著有機概念打擦邊球的情況——一些未經認證的商家借著“有機”之名推銷農家自產產品,一些產品包裝僅僅只有舊標識,一些商家的有機認證證書早已過期失效;而已被取消有機認證資質的蜂蜜產品居然也赫然在列。
認證機構多而雜 正規認證費用高昂
有機還是非有機,靠肉眼無法辨別,認證就成了關鍵問題。去年7月1日起,《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全面實施——在*小銷售包裝上,除了要具備“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還要具備有機追溯碼和認證機構的名稱或標識。消費者刮開綠色防偽標簽下方被銀色涂層覆蓋的有機追溯碼,上網登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查詢,即可辨別真偽——有機食品自此有了新的“身份證”。
但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市場上各種有機食品的認證標識五花八門,認證機構也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而絕大多數打著認證機構的公司其實只是管理咨詢公司,他們打政策的擦邊球,只要客戶給錢就能為客戶進行咨詢、認證等一條龍服務。那么,正規的有機蔬菜認證機構情況如何?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全國正規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多達30多家,全國沒有統一的認證機構,其中有機蔬菜風險比一般產品更高,所以認證費用也非常高昂,算下來每年需要十多萬。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去年3月有機認證新標準實施后一年收獲多茬的農作物,每次收獲時都要對其進行復檢,而每次復檢,種植戶均要向檢測機構重新支付檢查費用,如果種植戶要追加檢測品種,費用還會相應增加。
認證之后也打“擦邊球”
認證費用雖高,但在高利潤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瞄準了有機農業的商機。目前,雖然國家已有一套有機產品認證體系,但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擦邊球”現象。我們不禁要問:追溯至農業生產環節,有機作物在農藥、化肥的控制方面,如何真正體現?是否存在著有以非有機產品冒充有機,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買到了貼有認證標識的產品,消費者是否就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呢?
從事有機農產品經營銷售多年的譚女士向記者透露了曾在一家認證過的農場里發現敵敵畏、滅菌靈等農藥。譚女士表示,因為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僅靠肉眼很難判斷,普通蔬菜重新包裝后打上有機蔬菜的標簽再次銷售也成為了行業中“不能說的秘密”。比如春節期間,有機蔬菜供應不上,就采購業內評價好一點的蔬菜產品貼上有機認證,用來出售。
上海中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斌還提到,在行業內,會將用過的標簽留下,繼續貼,甚至包括不是在原產地的標簽貼原產地的標簽等情況。
因此,即便是擁有了“身份認證”,一些有機食品的安全性依然是個問號;解決信任問題的根本,還需要更加全面完善的監管制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