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0-28 來源:互聯網
截至2月8日,已有28個省份召開了地方兩會。這些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到了治理“大氣污染”方面的內容。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期待, 2015年,各地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如何著力?
PM2.5治理成為“一號工程”內容
記者對比28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各地大氣污染的頭號敵人多為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專門說明了空氣中PM2.5年均濃度下降與目標的差距,天津把PM2.5治理列入“一號工程”。
另外,中東部地區工作報告中對PM2.5減排的表述明顯比西部地區要詳細,有些省份甚至詳細列出了各類空氣污染物的指標。雖然改善空氣質量的要求一致,但各地的具體情況不同,對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論述內容所占篇幅也不同。
環保部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河北有七個城市占據倒數前十,河北省大氣污染減排面臨巨大壓力。在河北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大氣污染治理被作為2015年前三項的重要工作,報告中用上千字來闡明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成果與規劃,可見其重視程度。與之相對應,也有地方的報告“輕描淡寫”。雖然黑龍江春夏空氣質量不錯,但采暖季連續的重污染天氣,已經廣受社會關注,但報告中僅有兩三句話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細化減排任務,藍天目標具體精確
2013年9月,“大氣十條”出臺,圍繞清潔空氣這一總目標,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適合自身情況的空氣污染防治目標。
其實,去年一年,嚴格的空氣防治行動已為各地帶來了更多藍天。環保部數據顯示,2014年74個重點城市平均達標天數為241天,與2013年相比,達標天數比例由60.5%提高到66.0%,達標城市數量由3個增加到8個。順暢呼吸,成為百姓殷殷期待,各地政府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以此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遼寧、安徽、重慶、福建等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空氣治理要讓人民群眾滿意,河南提出要“嚴控污染物排放,讓群眾看到治霾新成效”。
轉載自中國分析計量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